整件事起於五月,當時國安單位為維護安全,已有重新規範總統府周邊建築的想法。最早對此有反應的是地方民代,他們聽到消息後,解讀總統府是要限建、限高,認為此將牽動當地發展與房地產價值,開始議論紛紛,並急著對郝龍斌提出反對立場。

貓纜內捷 郝頻頻替馬善後

之後,國安單位六月發文、七月開會做出三點決議並要求函送相關機關,郝龍斌認為,既然有維安特勤的需求,八月十日出文照辦。但據指出,文發之後,來自地方排山倒海的反彈不斷,總統府卻於八月十八日再下一城,具名發函,並「檢送國安局建議的限建範圍建議圖、以及限制建物高度表各一份」,請北市「依權責協助處理都市計畫相關事宜。」總統府方面雖認為如此是「用溫和方式處理」,但對郝龍斌而言,此舉幾乎等同表達「著毋庸議」。

此時,郝龍斌理解的「民意」和「上意」顯然有很大落差,但又不好忤逆「上意」。北市都發局高層說,仁愛路那頭叫我封口,我什麼都不能說,根本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暗指該案件市府完全被操控,總統府有隻看不見的黑手,介入市府重大政策。

從貓纜到內捷,都是馬英九任內決定,郝龍斌負責善後。郝市長過去始終默默承受,一肩扛起所有責任,一肚子委屈無處吐。博愛新特區爭議,郝市府遭千夫所指,處境雪上加霜。

特區擴大 市府不願背黑鍋

郝市府這次不再「保持緘默」,反而刻意點出總統府角色。市府高層講得明白,「沒辦法,民調高的時候可以cover你一下(指馬英九),如今我們的民調也只剩一點點,民意和上意之間,只能『順應民意』。」

至此,雲林最大張派退出縣長選舉;花蓮張志明退黨參選到底;眾立委也不依原先要求辭立委選縣長的規畫;連直轄市長郝龍斌都揮刀自保。馬英九面對的,是自家人點燃的遍地烽火。

#貓纜 #特區 #馬英 #理解 #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