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是美國職棒黑暗年代,因勞資爭議球員發起罷工,使例行賽最後1個半月無球可看,世界大賽也停賽。後來球團大老闆們決定在1995年球季啟用候補球員,被球員工會告上法院。

當時桑妮亞40歲,是聯邦上訴法院最年輕的法官。她的成功是典型的美國夢,從小在離洋基球場不遠的南布朗克斯區長大,住在專門蓋給低收入戶居住的計畫公寓。因為地緣關係,加上棒球本來就是拉美裔移民酷愛的運動,她也理所當然成為洋基迷。

桑妮亞在剛接手這個案子時曾說,雖然她對這方面完全不懂,對兩造間爭執細節也不清楚,「但是,我希望你們不要以為我對這方面知識的缺乏,就代表我不是棒球迷,你不可能在南布朗克斯區長大而不懂棒球。」

聆聽完雙方辯論後,在1995年的3月30日那天,桑妮亞只花15分鐘就決定站在球員那一方。命令資方必須恢復自由球員制度以及薪資仲裁,球員因此同意在達成新的協議前重返球場,結束為期232天的罷工。因此歐巴馬說她拯救了棒球,並認為這是她當聯邦法院法官任內最重要的成就。

也因此,在參議院針對桑妮亞提名而舉行的聽證會中,出現一個特別人士,那就是著名的前洋基投手,曾投出「完全比賽」的孔恩。

孔恩出庭作證以支持桑妮亞的提名通過。孔恩說,因為桑妮亞的判決,棒球比15年前要有制度得多。因此他相信所有熱愛棒球的人,不管是球員、球團老闆或球迷都該謝謝她。

當然不少球評認為,就因這樣而說桑妮亞拯救棒球有點誇張;但她迅速而有效的判決,至少拯救了那個球季。此外,她的確是站在勞方那邊,因為她讓自由球員以及薪資仲裁制度得以保存。也就是說,雖然建仔去年與洋基的薪資仲裁輸了,但基本上受到仲裁的保障,這點也該謝謝桑妮亞。

桑妮亞說,從小熱愛棒球是因常坐在父親身旁一同看比賽(桑妮亞的父親在她9歲那年去世),「與父親在一起看棒球,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記憶。」

誰會想到一個西語系移民後代的小棒球迷,會有機會做出美國職棒史上的重要判決,而這個判決居然是她前進最高法院的重要推手呢?而桑妮亞本人又怎會想到,她會以美國第1位西語裔的最高法官來到洋基球場開球呢?

這樣的故事是美國夢的典型代表,就是只要你相信,事情就真的會發生。希望目前處於低潮落寞的建仔,不要忘記「BELIEVE」的力量。

#薪資仲裁 #建仔 #球員 #洋基 #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