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之前預估的六.五%成長率,IMF認為中國今年經濟成長率,可望達到八.五%水準。
大幅上修 將帶動亞洲復甦
IMF報告指出:「近期各項經濟指數顯示:中國與印度經濟明顯觸底反彈,一併帶動亞洲區的經濟復甦。特別是中國今年上半年七.一%的成長率,應得自其政府擴大內需政策奏效所致。」
中國經濟向來以貿易出口為導向。二○○三到二○○八年上半年的二位數年經濟成長率,多仰賴製造業的出口。為因應去年下半年起歐美市場嚴重衰退,有效和緩出口緊縮的現實,北京陸續推動總金額高達四兆人民幣擴大內需方案,大幅提昇國內的消費市場。
今年上半年,受限全球性的經濟衰退,佔中國GDP四○%的製造業大受影響情形下,中國第一季經濟成長率是六.一%,是廿年來最低的成長數字,不過第二季七.九%的成長率,也顯示其景氣反彈跡象。
景氣好轉 擴大內需見成效
中國經濟景氣的好轉,歸功於政府大手筆的各項援助計畫,如上半年釋出七.四兆人民幣的低利貸款。然而,IMF對相關經濟政策所容許的快速信用擴張,及可能導致的資產泡沫化、與貸款呆帳等風險提出警告。
IMF認為寬鬆貨幣政策與大量銀行放貸,同樣會替中國經濟復甦增加其他變數,若繼續容許企業借貸信用快速擴張,等同鼓勵民間過度投資、助長資產價格波動等通膨問題,並可能破壞銀行系統的信用品質。因此,一旦經濟復甦能確立,寬鬆的貨幣政策應儘速調整。
產能過剩 恐加劇貿易緊張
對此,中國政府也開始注意、處理可能加劇的產能過剩與重複投資問題。尤其鋼鐵和鋁等產業持續產能過剩,亦可能使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傾銷庫存,加劇中國與美歐之間的貿易緊張。中國國務院並提出計劃,主動處理包括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矽、風電設備等七個業別的產能過剩和重複建設。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