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學的目的只是追求卓越,那麼少了來自弱勢家庭成績良好的孩子,多了來自優勢家庭多才多藝見多識廣的孩子,顯然是更有利的選擇。但是這樣的選才方式,會讓兩類群孩子各自停留在M型的兩端循環,而且隨著失業率越高越高,付不起學費的學生越來越多,弱勢的一端會越來越大,使M社會的發展更加惡化。近年來台灣的高等教育,不斷強調追求卓越,前進百大,對這種從優勢家庭選才的方式,有推波助瀾的作用。
然而追求卓越應該是高等教育最重要的目標嗎?社會日益M型化,已然不幸,更可悲的是而我們的高等教育政策不但沒有站在解決問題的一方,反而跑到加深問題的一方。我們的教育強調多元入學重視全人教育的優點,卻漠視這樣的教育政策的社會影響。如果連教育都選擇站在優勢家庭的一方,台灣真的會讓貧者無立錐之地,在社會底層循環,寧不哀哉!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