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積弱百餘年,受盡帝國主義欺凌,一直是中國人心中的痛。現在綜合國力逐漸強大,除了免除受侵略的恐懼之外,甚至可以揚眉吐氣。國際社會上普遍認同中國是重要的大國,已經沒有哪個國家敢於輕啟戰端。環顧世界,目前可能對中國產生整體重大威脅的幾乎不存在,但國境周邊仍有發生局部軍事衝突的可能性,其中最敏感的幾個區域分別是中印邊界、中日之間的海域、台灣海峽,算起來都不是什麼重大威脅,還不至於要動用強大軍事力量來解決。

幾年前台海情勢緊張,可能從台海戰端引發中美軍事對抗,算得上是比較迫切的危機,但去年以來兩岸關係和緩而轉趨熱絡,此一區域的軍事憂慮大為降低。中印邊界的領土糾紛雖曾引發戰爭,但顯然軍事代價太大,才拉拉扯扯地談了30年而沒有結果。大陸與日本的關係呈現膠著,釣魚台與東海海域的糾紛雖是問題,卻還沒有爆發軍事衝突的可能性。至於其他周邊如越南、鄰近新疆的中亞國家,更沒有現實的軍事威脅。

因此,為何中國要展示其軍事武力?既然沒有明確的威脅,大閱兵的目的顯然就不是嚇阻敵人那麼單純。中共歷任領導人在掌握大權之後都曾舉行閱兵,如毛、鄧、江,前後共進行了13次,早年冷戰時期的閱兵有展示武力嚇阻敵人侵略的作用,冷戰結束後,閱兵更重要的意義是在於領導人宣示其權力的穩固。因此,毛澤東之後,鄧小平與江澤民只各舉行一次閱兵。這次胡錦濤閱兵,也是和平時期對內對外宣示權力穩固的作用。

即便是在冷戰結束前幾年,中共也不擔憂全面性的戰爭,他們真正憂慮的是西方國家對中國大陸的「和平演變」。現在大陸的改革開放更向西方資本主義靠攏,「和平演變」己經成為事實,大陸政經成就讓他們更加自信。但是許多轉型社會的問題逐步顯露,這才是未來中國大陸真正的威脅,而這種威脅與軍事武力完全無關。

既然如此,和平時期進行閱兵應該特別謹慎,理性的中共領導人應了解,政經實力與社會文明才是國家強盛的穩定支柱。中國大陸的崛起已是眾所周知的事實,一個在全球具有舉足輕重影響力的大國該用什麼方式來展現強盛,而又不會造成副作用,應該特別謹慎選擇,以免沒嚇退了敵人,反而是嚇跑了朋友。

#大陸 #中國 #中國大陸 #軍事 #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