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機構最強的賺錢方法,就是利用不會計算(或容易計算錯誤)的個人和企業,利用人們的無知或計算失誤,趁機偷偷搬走他存摺裡的錢。

外幣存款,一個月複利比一年單利划算?

曾經有某家大型銀行的廣告刊載了以下的理財建議:

理財時,應儘量活用複利效果。以同樣的利率(年利率)存款一年,與其採用「一年定存、單利」的形式,不如採用「一個月定存,到期自動轉存下一期、持續一年,等於每月複利一次」的方式,複利效果更能發揮。

銀行理財專員還會試著以具體的數值來幫你思考:利率設定為6%,10,000美元存款一年,比較一年後的利息金額。

若為一年單利,一年後可得600美元利息;若為一個月複利,年利率6%,月利率則為0.5%(6%除以十二個月),每個月將所得利息滾入本金,可算出一年後拿到的利息約617美元。的確,一個月複利的方式看來是可以多拿到約17美元的利息。

不過這個計算是有問題的,問題出在哪裡呢?

前述問題的計算,背後所依據的是一個不存在於現實生活中的假設。

首先,銀行如果真的有一個商品,採取一個月定存到期自動轉存的形式,那麼這種理財工具不太可能設為固定利率,應該是每個月的利率可能都會變動(採取浮動利率)。

所以,第二個月後不見得還是年利率6%。一個月定存、複利滾一年,由於利率未定,沒辦法確切算出一年下來會有多少利息收入。

第二,一年期定存與一個月期定存的利率相同,此一假定也有問題。一年期定存必須等一年到期才可將錢領出,一個月定存只要過一個月就能領出,前者的便利性較低,所以一般來說一年期定存的利率會高一些。

有一些例外的情況,會使一個月定存的利率和一年定存的利率相同。第一個可能性,是該銀行暫時讓一個月定存的利率顯得有利可圖,用來吸引民眾。但這種情形,你必須先有心理準備:第二個月以後銀行會調降利率。

第二個可能,則是金融人士多數預測「幾個月後可能降息」,銀行反映此種預期,將一年期定存的利率調低,結果變得和一個月期定存的利率相同。這種情況下,由於多數專家預測利率會下降,所以一個月之後定存利率降低的危險性很高。不管是哪一種情況,都顯示不能僅著眼於複利效果,就貿然選擇「一個月定存、到期自動轉存」的方式。你可能第二個月就因為利率調低而後悔。(摘自本書前言、第一章)

#利率 #一年期定存 #存款 #理財 #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