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雯表示,目前各國對芭瑪在四日以後的路徑變化呈現兩派看法。包括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日本氣象廳和我國都認為,已在昨日轉為強烈颱風的米勒,隨著北方鋒面南下,從四日開始便會被拉著從西北轉往東北走,同時再拉著芭瑪跟著轉往東北移動,朝日本沖繩南方前進;美國和韓國則認為,米勒轉向東北移動以後,拉不動芭瑪,導致芭瑪隨著低層東北季風,在通過菲律賓以後,緩慢向西通過巴士海峽。

台日歐預測轉東北 美韓指續西走

但無論芭瑪走那條路徑,林秀雯指出,五日和六日兩天,芭瑪或在巴士海峽滯留打轉,或隨著米勒轉向東北前進,這段期間颱風外圍環流與東北季風形成的共伴效應,都會為北部和東半部造成豪雨、甚至是更嚴重的威脅。

但米勒若拉不動,導致芭瑪持續在巴士海峽打轉,颱風環流挾帶的豐沛水氣,就會持續滯留在台灣附近,降雨時間也會跟著拉長,雨水不停往台灣灌,後果難以設想。

林秀雯指出,一九八七年侵台的琳恩颱風,僅在巴士海峽滯留打轉兩、三天,就為北台灣造成嚴重災情,芭瑪若滯留個四、五天,狀況會怎麼樣,實在很難想像。

共伴效應待觀察 學者擔心游擊戰

對於氣象局擔心的共伴效應,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李清勝卻有不同看法。他表示,共伴效應要颱風外圍環流夠強,東北季風也要強。但就目前條件來看,這波東北季風還不是那麼強,共伴效應不會那麼顯著。「我反而比較擔心,芭瑪在巴士海峽磨太久,颱風環流慢慢消散以後,逐漸往外擴大,變成游擊部隊,在台灣陸地發展出局部性的旺盛對流,讓氣象局難以掌握。」

#芭瑪 #米勒 #共伴效應 #颱風 #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