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選人究竟是神是鬼
觀摩完「立委」補選之後,我又重溫了一下梁家輝主演的《黑金》。這是12年前拍的老片了,正是黑金當道的李登輝執政時期。梁家輝的表演獲得好評,但我覺得他表現了太過一以貫之的狠勁,私底下的狠若能嫁接面對公眾時的柔軟身段,才是真正高明的演技,可能也較與現實契合。這也是我在雲林觀選的一點感悟。不管私底下如何鬥狠,表面上三個候選人都慈眉善目,力求樹立為公共福祉打拚的形象。
三位候選人,一位是涉嫌買票一審被判刑的張輝元,一位是甘當影武者的「傀儡」張艮輝,最後一位是在法院有眾多案底的「黑道」劉建國──如果單看他們相互之間的競選文宣,會誤以為撞入一個黑社會的叢林,但如果看到他們掃街拜票時的謙卑與虔誠,可能又會產生他們是倒駕慈航普渡眾生的菩薩之幻覺。他們是誰?
自由民主成話語霸權
選舉是一場政治嘉年華,熱鬧非凡,有太多虛假的表演,但又擁有絕對的政治正確性。對雲林的選舉,做正面和負面的評價都不是太難,因為輕而易舉可以蒐集到供己所需的資料。所以基本上是立場決定是非。
上個世紀的共產運動,之所以蔚為壯觀形成氣候,不是因為這個主義在理論上天衣無縫,也不是它在實踐中有百利而無一害,而是因為在資本主義處於危機的時段,它具備了一個時代的政治正確。在那種氣場中,所有對共產理論的批判,都可以被輕易化解,大家相信一個光明的未來。
共產理念破產之際,資本與民主邏輯必然捲土重來,形成新的話語霸權。所有的威權體制都難避免解體的命運,這一方面和西方國家的強大樣板效應相關,另一方面也由於民主自由理念符合普羅大眾內心中自我實現的渴望。在這種形勢下,即便有些轉型社會在民主化過程中出現很大問題,甚至腐敗更為嚴重,社會更為動盪,仍不會改變主流輿論對民主本身的「普世性」評判──在這個角度,和共產主義橫掃半個地球時是有類似的。
選舉政治有負面後果
而我比較傾向於相信,在有些社會,專制是災難,民主也可能帶來災難;我們要善護民主不被異化。
選舉政治有監督制衡的正面效應,也有激盪人性之惡的負面後果。西方國家的選舉不會那麼惡質,很大程度上因有基督教倫理的約束,台灣相較其他社會轉型更為成功,和傳統宗教道德未被掃蕩殆盡有很大關係。對雲林這一次的選舉結果,有評論認為是派系和黑金政治的失敗。雖然這個結論下得可能過早,但我仍向所有反對惡質競選文化的努力致敬。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