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藝術家作品拍賣情況,一位藝術家作品可能在一段時間內,不斷出現在拍賣會上,這段時間過後,可能就只剩零星幾次,甚至永遠消失在拍賣會,因為沒了行情,或失去買家,這類情形是相當普遍,造成一位藝術家的作品黯然消失於市場,主要原因是炒作及作品藝術性不足,願意長時間收藏的藏家不多。只注意一、二場拍賣會而已,所以,拍賣記錄不能全然相信,一定要解讀。

2.解讀拍賣成交記錄

秋刀魚藝術經紀人李博文認為,一件藝術品的拍賣結果僅能供作參考,有些人會以一位藝術家的作品是否有拍賣記錄、或以拍賣結果的高低,作為藝術品價值的衡量依據,這是很嚴重的誤判。因有些拍賣公司可能與畫商或收藏家私下合作,使收藏品可以輕易在拍賣會露臉,透過一場公開拍賣會,操控拍品的拍賣價格,由於人為的介入,拍賣後的成交結果就不見得是自然的反應,因此拍賣的記錄就不必太在意。

摩帝富藝術顧問副總裁兼亞洲區總經理黃文叡就說,拍賣市場不是沒有風險,其透明度不見得就比 較高,有些拍賣公司還是有些人為的運作。

3.小心「顧人怨」的拍品

若是一位藝術家的作品湧現在各家拍賣會上,肯定是件令人擔心的事,意謂很多收藏該藝術家作品的人士都不再喜歡這類作品了,因此紛紛拋售出來。

或者,就是這些作品多數落入投資客的手上,以致真正有意收藏的人們沒有機會去擁有,等到重量級投資客將作品價格拱高後,再吸引更多次級投資客來買,真正想收藏的人們只能卻步,轉而選擇行情清白的藝術品。

4.學習經驗的心態

秋刀魚藝術經紀人李博文分析,在華人區域的藝術拍賣會,總是多了些商業,少了藝術,多了人為,缺了自然,也導致有許多收藏家乾脆不去管任何一場拍賣會,就算去看了,也未必會出手去買,因為有太多的收藏家,在無知的狀況下,進入了藝術收藏領域中的拍賣會,繳了許多學費,才買了一些經驗。因此,每進一場拍賣會,就把它當成是學習的機會,不輕易出手,從中累積競拍的經驗。

5.預設競拍價格

藝術家在二手市場流通的作品,其價差不小,有意在拍賣會上收藏藝術品的民眾,必須對於感興趣的拍品有充分的了解,掌握目前市場行情,並在自己心裡有一個價格,如在拍賣會上競標過程超過自己預設的價格,寧可理性放掉不再繼續競標,才有本錢去選擇往後感興趣的拍品,參與下次的拍賣會,也不致落入炒家預設的陷阱。

#作品 #拍賣會上 #藝術家 #拍賣 #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