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測網的概念最早由NASA(美國太空總署)在1999年提出,是以感測網絡(sensor network)為基礎,並將無線通訊、無線網路和成本低廉的微型感應器加以整合而成,全球感測網將廣泛地應用在軍事、農業、生態保育、國土安全、交通、醫學、甚至星球的探測上。
依國際協定,地球上所有的感測器均可互連並分享資料,透過網際網路組合成數位地球資料庫,聯合國正在協助推動「全球觀測總系統」就是朝此方向邁進,未來可分享給需要使用相關資訊的政府、企業、學術單位、及個人。
感測網(sensor web)技術是新興的環境監測技術,透過高密度布建且成本相當便宜的各式各樣無線感測器,可以即時回報地球上每一個地方的訊息,包括氣溫、雨量、溼度、風力、氣壓、地震、河川水位、空氣品質、農作物生長狀態、疫情狀況與生態系統狀況等,學界喻為「電子皮膚」或「電子神經系統」。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