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教育大學台文系副教授林茂賢說,早期農業社會孩子生的多,父母分身乏術無法妥善照顧,就祈求神明代為照顧;透過人神契約將原本沒有血緣的彼此,結為一種擬親屬關係,取一條紅絲線與古銅錢掛在小孩脖子上當信物。
中秋月圓人團圓!契子女多半都會返廟參拜慶團圓,或契父母誕辰日返廟祝壽;每年也要返廟更換紅絲線,更新神力即所謂的「換絭」。林茂賢表示,坊間「陰廟」如百姓公、有應公、大眾爺等,不得當契父母;因請「陰神」當契父母,小孩豈不是淪為「鬼仔子」。
「契子女」是指與神明訂定契約,請神明擔任照顧孩子到成年的守護神!常見的「契神」有觀世音菩薩、媽祖、土地公、關公、保生大帝等;有些會認大自然事物,如石頭、大樹當乾爹娘。到十六歲時就要酬神,感謝契父母庇佑長大成人。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