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來不懂得怎麼好好吃一枚京菓子。

出發前,先在小本子上預定行程:「京都,『末富』御菓子司,下京區松原通室町,吃一枚叫做『藍色狂想曲』的京菓子。」

結果,我人剛到京都,就在百貨公司地下街,被一攤接一攤,一枚又一枚取名「牡丹」、「山吹」、「藤菓花」、「朝露」……的京菓子,弄得三心二意。

我知道,京菓子特別注重季節的轉換。春天是櫻花綻放的粉紅色、夏天是神清氣爽的山藥豆餡、秋天有蜻蜓圖案、冬天會出現跟梅花幾許神似的「青梅」。

因為季節不對,或許根本見不著「藍色狂想曲」。

百年老店落在平常人家的巷弄,攤開地圖,附近的「元兩替町」、「弁財天町」;三、四百年前,商家在這裡開設銀兩兌換店,經歷價格起伏。

商家的名聲,也有季節。景氣繁榮成長期,人們眼中的商人,是心目中的想望、偶像,顯得特別尊貴。經濟衰退萎縮期,商人,就變成貧富差距、惹人憤恨的代罪羔羊。

其中,三井商社,也經歷了冷暖的春去秋來。

三井的始祖,五十二歲才創業的三井高利,十六世紀末德川幕府時代,開始經營「高級和服」與「銀兩兌換」,一路發展為「三井財閥」。

其中,中國人最熟悉的,第一個派往遼東半島的三井商社人員──山本條太郎,在滿州中國,壟斷大豆市場、插足紡織業,連李鴻章在上海創辦的「大純紗廠」,都得委託他代為經營,才能轉虧為盈。

生意越做越大,三井為日本政府大量採購軍需品。一九一二年,山本條太郎集資三百萬日圓,以三井的名義,送交孫文,支持辛亥革命。

當時的三井商社,是蒸蒸日上日本的「現代化」象徵,創新、進取,與歐美財經勢力抗衡,逐漸發展成世界上最大的綜合商社。三井商家,曾被比美為富士山,受到各界讚美,創辦人三井高利也與德川家康齊名,受人崇拜。

但是,到了昭和初年,經濟恐慌,三井財閥成為打倒資本主義的首要被攻擊目標。掌管三井銀行、物產、礦山的團琢磨,竟在自家銀行門口,被保皇派暴力份子用手槍擊殺。

不景氣讓社會大眾的怒火,轉向財團,媒體也順水推舟。原本被譽為「富國強兵」的三井,突然變成叛國、扯政府後腿的奸商。

「實業界巨頭們的秘事醜行,一再地被暴露出來,從一國政治中,所席捲的大筆黃金,跳躍亂舞,在金融資本主義機構銅牆鐵壁背後的陰影裡,從事各種惡事,一一被詳細而徹底的暴露出來……」報紙開始大量出現,不需要具體證據、罪狀的漫天責難。

這一次,我沒去「末富」,沒吃到那一枚,傳說中因為喜歡德布西印象派音樂,於是「啊,聽了這音樂就想像出這樣的菓子!」這樣一枚青藍色的圓形菓子,裡面包捲著纖細柔和內餡的京菓子「藍色狂想曲」。(之一)

#商家 #一枚 #音樂 #季節 #三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