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網上文章說,「 兩年前,張先生看見周圍人紛紛送自己的孩子出國『鍍金』,心裡盤算:正讀高中的兒子張華學習成績並不好,與其將來只念個三流國內大學,還不如到國外拿張『洋文憑』。雖然費用頗高,經濟條件並不富裕的張先生還是咬緊牙關東借西湊,把兒子送上飛往德國的飛機。」

他疏忽了一件事:兒子張華自制力非常差,出國時才15歲,這成為留學失敗的重要原因。張華到了德國,剛開始還認真念書,但由於在國內學的是英語,驟然改念德語,語言難題於是成為他學習和交流不可逾越的障礙。他越學越沒興趣,兩個月後就乾脆逃學,躲進出租房裡上網打遊戲,後來認識了一幫情況和他差不多的小留學生,就整天瞎混。

今年6月,張先生從一個家長那裡得知真相,如五雷轟頂。7月初,他親自把兒子接回國。前後花了70萬人民幣,全打了水漂。

針對此事,大陸網友態度分為兩派,一派直斥留學沒前途,另一派則認為這只是個別現象,應該加以引導。

網友turtlejob說:「本人在國外讀書的時候,接觸過不少中國留學生,完全是生活在中國人的小生態圈裡。他們到處紮堆,不與當地人當地社會進行接觸,不能與別國的同學和老師進行充分互動。結果幾年學下來,還是一口爛英文。語言關不過,勢必影響學業。這樣的畢業生,回國後的就業前景不樂觀,也不足為奇了。」

另一網友johnny789說:「多年前『海歸』可是個稀缺品。別說一個『海歸』碩士、博士,就是一個『海歸』本科、『海歸』進修生,也是不得了的。可如今在就業市場上,用人單位對『海歸』不再盲目青睞,甚至一些『海歸』競爭不過國內畢業生,本身又高不成,低不就,最終淪為『海帶』。」

#語言 #文章 #張華 #海歸 #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