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紐約時報》報導,九月初中國與美國第一大太陽能製造商First Solar簽署了一項協議,將在蒙古沙漠上建立一座2,000兆瓦的太陽能發電廠。這座預計於2019年完成,占地25平方英里、比曼哈頓還大的電廠,將會成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發電廠,可供應三百萬戶人家電力所需。而這也將是內蒙鄂爾多斯市11,950兆瓦可再生能源園區計畫的一部份。
快速成長帶來嚴重汙染
可再生能源園區顧名思義,是使用各式環保能源發電。《紐約時報》指出,鄂爾多斯市的可再生能源園區目標包括以風力發電製造6,950兆瓦,光伏發電製造3,900兆瓦,太陽熱能發電製造720兆瓦。使用有機原料如木屑與稻草的生質發電製造310兆瓦,還有70兆瓦由抽水儲能產生。而可再生能源園區只是綠能計畫的一部份,中國希望在2010年時,10%的能源使用來自可再生能源,2020年時,把此比例進一步提高至15%。
中國之所以戮力開發再生能源,是為了紓緩環保與溫室氣體排放的問題。美國《商業周刊》指出,近幾年的快速成長為中國帶來的嚴重的代價。三分之二的河川與湖泊遭到嚴重污染。六億的城市居民中,只有百分之一的人呼吸的空氣符合歐洲的安全標準。可耕地短少,汙染的水源進一步破壞許多優良農地。去年,中國甚至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溫室氣體來源。麥肯錫顧問公司(McKinsey & Co)預測,2025年前中國會有35000萬人由鄉村移居到城市。中國將增加五百萬棟建築,其中包括五萬棟摩天大樓,等於是紐約的十倍。當新的辦公室與住家建築不斷興建,它們內部也將充滿耗能的電腦、電視、冷氣等。因此,發展綠能成為中國不得不重視的重要議題。
能源生產設下標準
藉由胡蘿蔔與棍子的雙重策略,北京當局正逐漸改變國家生產能源的方式。中國政府要求在明年底前,每單位經濟產出必須比2005年減少20%的能源消耗量與30%的水資源消耗量。北京政府5870億美元的經濟振興方案中,有許多部分與環保科技密切相關。今年三月時,中國財政部公布一項刺激太陽能需求的方案,其中包括為2009年設置的太陽能設備,產出的每瓦特電能補貼三美元,等於是支付裝置屋頂太陽能板六成的費用。當眾議院通過法案要求美國公共設施加強採用再生能源,中國設下類似標準已超過兩年。
雖然火力發電仍是中國最大的能源來源,逐漸興起的可再生能源,正幫助減緩中國排放溫室氣體的速度。《紐約時報》指出,過去四年,中國每年風力發電量是以倍數增加。今年,中國超越美國成為風力渦輪的最大市場。國營的能源公司互相競爭誰的太陽能發電廠建得最快。其他綠能的計畫,如燃燒農地廢料發電也紛紛興起。
2020年前擁有一萬兆瓦
太陽能產業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發展尤其迅速。《華爾街日報》指出,過去中國再生能源重點放在風力能源上。中國新的目標則是在2020年前,擁有10,000兆瓦的太陽能電力。因為製造成本遠比起煤、石油、天然氣或甚至風力要貴。太陽能產業發展,一向仰賴政府的補助政策。比方最近德國與西班牙政府因為金融危機縮減補助,太陽能市場馬上就上大幅冷卻。相反的,自三月以來,中國的國家級、省級與地方政府,都競相提供太陽能廠商優厚的補助,包括免費的土地與研發資金。國營銀行提供遠低於歐美國家的低利貸款。因此,中國企業成為降低太陽能板價格的主要推手-將價格降低將近一半。「我不認為歐洲或美國將成為太陽能主要製造商,他們將會是消費者,」位於新罕布什爾州梅里馬克,銷售特製工廠設備給太陽能板製造商的GT Solar International執行長沙瑞拉說,西方企業很難與中國企業競爭,因為後者不論在貸款、電力,與勞工成本上,都遠低於前者。倫敦研究公司 New Energy Finance的太陽能產業分析師崔斯表示,美國期望在太陽能產業中創造新的工作機會,是不切實際的。太陽能板價格下跌顯示這市場已經供給過度。「在已經過度飽和的市場設置工廠,並非明智之舉」崔斯表示,「接受購買中國便宜太陽能產品」,反倒是比較好的策略。
產品低價為競爭優勢
其中,位於無錫的Suntech可以說是中國太陽能產業的代表廠商。2001年,獲得澳洲電機博士學位的施正榮,收到無錫政府6百億美元基金創立Suntech,當時市面上太陽能板價格約在每瓦特四‧五元以上,憑藉低人工、原物料成本與政府補助,Suntech在2003年時得以將價格壓到每瓦特二‧八元的低價。憑藉低價優勢,今年Suntech預計將超越德國的Q-Cells,成為世界第二大光伏電池供應商,僅次於美國的First Solar。
雖然逐日加深的金融危機改變了太陽能的產業,讓政府補助大幅縮水,快速成長成為明日黃花,德國,西班牙,與日本等太陽能設備主要市場今年的需求大減,對Suntech等以外銷為主的太陽能企業造成不小打擊。競爭者如德國的Q-Cells,Conergy與SolarWorld也對Suntech的低價傾銷多所批評,然而正如《紐約時報》所言,要抗拒購買中國的出口品十分困難,因為「中國產品的低價,讓綠能變成更負擔得起的選擇。」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