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俯頭,右手微揚向後一勾,一綹長髮垂胸前,秀手輕輕梳攏」,這畫面你以為是某齣古裝劇女子梳頭的畫面嗎?不,這是國寶級掌中戲大戲陳錫煌指導來自法國的學生露西學習如何操偶,以表現閨中淑女低頭梳髮的模樣。細膩的動作,將養在深閨無人識的閨閣少女含羞帶怯的姿態,描摩得絲絲入扣。
身為掌中戲大師李天祿的長子,人稱「煌師」的陳錫煌老師,今年雖已79高齡,但長年操弄戲偶、加上精於戲偶雕刻、戲服貼繡,老人家指間仍然靈活,戲偶一套上手,無論是少女款步輕移的嬌羞模樣,或西門慶角色大搖大擺的無賴狀,角色人物的姿態、表情、性格躍然而上,在其指掌間,木刻的人偶彷彿被注入了生命般,活潑生動了起來。
獲選「重要傳統藝術保存人」
從祖父許金木(因祖父與父親皆入贅,一家四代人計有四個姓)自組戲班華陽台開始,家族便從事掌中戲演藝,可說家族榮耀與掌中戲緊密連結。家學淵源,從小看著父親操偶、演戲、唱唸口白,跟著父親一路看一路學,陳錫煌看中學,加上心領神會,學得傳統布袋戲精髓。不讓父親民族藝師的光環專美於前,陳錫煌不愧青出於藍,無論布袋戲的前場、後場,甚至是偶頭的雕刻、偶戲的縫鏽、刀劍戟的打製,布袋戲工藝無一不精,不能說前無古人,但後來者恐也難追其成就,對這點,謙虛的陳錫煌老師也不禁自豪地說:「不管啥米我攏會!」
布袋戲在50年代前,曾是民間最活躍的傳統劇種之一,除了酬神的外台演出,甚至在戲院內台收費演出,觀眾都非常的多,曾經引起一股「瘋布袋戲」的風潮,看戲者甚至會入迷到跟隨戲班學藝。時代變革,娛樂、戲劇節目的選擇眾多,看布袋戲的潮流退去,但其藝術價值仍在,可惜的是,傳承人才卻已難尋。
2007年陳錫煌獲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去年被台北市選為傳統藝術保存者,今年則獲文建會選為「指定重要傳統藝術保存人」,對布袋戲的傳承他念茲在茲。父親「阿祿師」還在世時,陳錫煌便和弟弟李傳燦幫著父親到板橋莒光國小、陽明山平等國小為學生社團指導全套古典的掌中戲表演方法,包括前場表演與後場配樂等;此外也到格致中學、新埔國中、西田社等處教學,散播掌中戲技藝種子。
曾經在歐美國家表演,看到外國人雖聽不懂台語,卻深深著迷掌中戲「一口道盡千古事,十指弄成百萬兵」藝術魅力,甚至20多年前就有法國藝術家來台灣拜師學藝。陳錫煌感慨,臺灣掌中戲再不加緊人才培育與薪傳,恐怕日後要學傳統布袋戲得去歐洲學了。
薪傳 號召弟子成立掌中劇團
老驥伏櫪,一身絕學的掌中戲藝師怎能見這傳統優美、變化萬千的藝術寂寞失傳,今年年初他以具體行動號召弟子成立「陳錫煌掌中劇團」,主動出擊到大專院校演講、表演。今年7月,同為傳承父親掌中戲藝術的弟弟李傳燦藝師往生,老將漸次凋零,煌師心急如焚地說,掌中戲後場重要的樂師邱火榮已中風一次,再不把後場的技藝傳承下去,就要來不及了。同樣的,掌中戲有太多需要教、需要學的技藝,從編劇、操偶、口白唱唸、後場音樂、戲偶製作,只有一整套不中斷的學習,掌中戲的薪傳才能延續下去。
在掌中戲界,陳錫煌操偶以動作細膩著稱,在其雙手搬弄下的戲偶身段、動作精準,加上擅於戲偶製作,可說掌中戲界的全方位藝師,因此台北市文化局特自今年10月起,邀請他擔任台北偶戲館的駐館藝術顧問,並開辦「大師工作坊」。屆時國寶藝師將進駐台北偶戲館,每週二上午、六下午,親自教授掌中戲偶的動作操演及帽盔製作等,對於喜歡掌中戲並有心學習,無論是大人、小孩,這是親炙大師丰采的最佳機會。
陳錫煌堅持掌中戲傳統,認為後來的金光戲,注重聲光效果,不重視細膩的「請尪仔」動作,會讓掌中戲的傳統逐漸消失。但堅持傳統的藝師,卻有一份開放的心,從不排斥跨界合作,他曾參與創新形式的現代偶戲表演,像《馬可波羅》、《戲箱》等,都深獲好評,也曾經參與電影《一隻鳥仔哮啾啾》的演出,還獲得長春電影節最佳男配角。
陳錫煌說,掌中戲的演出語言當然以台語最對味,但對法國學生學掌中戲,他用開放的心情看待,認為他將技藝教會給她,至於她將如何運用,就是她的事了,他不排斥任何的可能性。
在進駐台北偶戲館的記者會上,看著國寶老藝師對著平等國小掌中戲社團的小學生,耐心指導技巧、鼓勵小朋友念口白,一老一少、鶴髮童顏,讓人驚喜傳統藝術能從小深耕外,也欣喜傳統技藝將後繼有人。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