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大江第一次到中國時才25歲,是中日交流代表團中最年輕的作家,當時他見到了毛澤東和周恩來。大江於1972年第二次到北京時,剛好遇到文革,他被告誡不可以隨便說話,但他這次見到了胡耀邦。2000年後訪中,大江才可自由就文學交流。
而他第四次訪中,便是專門到了莫言的山東高密東北鄉老家,並和他深入對話。大江出自四國的農村,認為他和莫言有很多相似點:「如何將故鄉小小村莊裡的想法,離開家鄉以後的想法,以及當時的傷痕,還有現在的自己擔負的行為造成的傷痕等這些作為現代文學寫出來」、「我們現在想把自己的文學推向世界,這一點也非常相似」。莫言現為中國大陸最熱門的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
在昨日的演講中,大江提到自己早逝的父親,莫言隨即表示,希望大江將父親寫進小說中,讓這個父親「活過來」,看看自己當作家的兒子。大江聽了後笑說,15年前,他聽到莫言提到母親的故事時,深受感動,而他也很高興莫言即將完成關於母親的書寫創作。兩人的好交情由此可知。
大江的「中國情」,除了反映在和莫言間的惺惺相惜外,也反映在對魯迅作品的喜好上。他訪中期間,也多次以魯迅為題進行演講。大江12歲時,受其母親影響,開始閱讀魯迅作品,他說,「閱讀魯迅已經伴隨我的一生」。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