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從歐洲到美國,失業人口持續增加,國際勞工組織(ILO)仍然認為今年全球失業率平均會破十%。第二,工商企業部門投資計畫,不是暫停就是遞延,整個二○○九年可以說是世界公司投資的寒冬季;少數公司商品銷售略見回升獲利,也都還是以裁減成本與減縮員工總量方式,回抵既往赤字損失,根本不作新投資,也無力調升薪資水準。第三,國際貿易的收縮,使得絕大多數的工廠訂單水準,直到今年秋季之末,仍然持續衰減,代表消費者信心與社會購買力的零售百貨業秋季銷售情勢,依然起色有限。
世界主要經濟國家過去一年砸大錢救經濟,卻不能取得經濟真正復甦的原因是「戰略謬誤」所致。G20紓救海嘯經濟做了一個人類史上少有的錯誤示範,亦即:「肇事者被救護、挹注與輔導,受害人卻任其自求多福!」加害的金融業者,平白得到十一.九兆美元的強力拉抬,再不回復聲勢也難;但是受害者的工業、商業、服務業及投資人、消費者,卻是受到最少的關心與呵護。
這樣的結果,意外地讓整個世界經濟轉進了讓人們更覺不愉快的「雙軌經濟」新時代:一方面是肇事的象徵經濟面,特別是金融服務業及大型銀行,正以相當健全的態勢復甦。另方面連帶遭殃的實務經濟面,亦即工業及商業部門,以至消費者及家庭部門,則猶在苦苦掙扎之中。
從社會結構階層差異看,幾乎所有先進經濟國家都一樣,所得最高的十%人口照樣舒服過日子;中所得階層則備受投資虧損與過度借貸的打擊而一蹶不振;而低所得者則依舊在不穩定的工作與低薪之中掙扎,甚至更淪於可能失業的驚恐。海嘯之後的先進世界,所得極化失衡的現象更為嚴重,社會貧窮線上升,身心健康普遍惡化。
悲觀的評論認為,這次匹茲堡高峰的最大成就,固然是止息了貪婪財務投機的致命泡沫風暴,但是所有紓救措施只顧金融證券信用的穩定繁榮,不顧其他經社部門的淹溺困窘(這也正是許多人質疑G20或G7才是真正為金融大亨搖旗吶喊的惡魔啦啦隊)。其結果可能在極短期的未來,就會再為這個世界製造出另一回合游資投機新泡沫。這種結果當然與匹茲堡峰會所欲追求建立永續與穩定成長新架構的初始目標,根本相違背。
從長期整體的觀點,要讓世界經濟可以真正步向復甦坦途的,主要還是繫乎幾個要件:第一,海嘯後經濟復甦的啟動力量,不應也不能再仰賴金融業部門,而必須是真正具有經濟主催能力的工業或商業部門;第二,消費者行為及活動方式,出現真正結構性改變,且能積極活力有勁;第三,所有國家財政赤字可以建置有效管控機制,公共建設支出可以從虛幻空洞轉向具體務實;第四,越來越多從具有高度生產性的產業部門徵取的較高稅收,如能源稅等,必須用在有生產性及高度社會利潤意涵的事項,絕不可以直接挪作濟助金融服務業及無效率的移轉性社會支出使用;第五,國際投資與貿易保護主義,務須在最短期內防制與撤除,不能讓類似「中美貿易戰爭」事件,隨興擴散蔓延。
在這些前景落實體現之前,祇要國際失業率不能抑止回跌,則任何世界經濟已復甦的說法,在此時此刻其實都是不堪的。(作者為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