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專門搞笑、嘻鬧、耍笨,裝上紅鼻子,頭戴鮮艷假髮、身穿花俏服裝,出沒在熱鬧的園遊會或馬戲團。在台灣的戲劇演出中,小丑都是甘草配角,還不曾出現由小丑擔綱主角演出的舞台劇,即使在小丑戲劇發展興盛的大本營法國,小丑演出也多以獨角戲呈現,至多三丑同台,要像《五個小丑與一張椅子》中五丑登台,實屬少見。

曾在法國賈克樂寇國際戲劇學校學習小丑、默劇、面具、歌舞的沙丁龐克劇團團長馬照琪,二○○五年創團以來就不斷嘗試推出各種形式的表演。今年,她帶領培訓二年多的五位團員,推出這齣長達一百分鐘的小丑戲《五個小丑與一張椅子》,透過「聯歡晚會」的主題帶領觀眾進入真誠、傻氣又爆笑的小丑世界。

馬照琪表示,以戲劇形式演出的小丑表演歷史自一九七○年代開始。馬照琪指出,「小丑的演出目的就是要逗觀眾發笑,直接在現場與觀眾互動很重要,觀眾的咳嗽聲極有可能變成小丑演出的橋段。」

馬照琪回憶當年她在法國看過的一段小丑表演,「小丑在台上要表演彈鋼琴,轉身坐上椅子卻發現鋼琴離自己太遠。他努力伸長手、延展了身體,還是彈不到琴。最後,他想到方法:起身將鋼琴用力往椅子的方向推。這一幕,讓全場都笑開了。」

馬照琪說:「這故事很簡單,小丑的演出也很簡單,但為什麼觀眾看了會笑?因為小丑展現出他真的很想談鋼琴給大家聽的誠意!」

馬照琪認為,小丑表演的困難之處在於「不演」,「若只是刻意想演出好笑、刻意想在觀眾面前出糗,那是『演戲』。小丑的個性得由演員自身發展而出,並非照著劇本走。」

她笑說:「要讓小丑成功,演員必須能在台上展現真實的自己,那很像是脫光光在眾人面前。當你分不清楚觀眾笑的是小丑、還是你本人的時候,就成功了。」

《五個小丑與一張椅子》十六日起在台北牯嶺街小劇場演出。

#戲劇 #表演 #演員 #觀眾 #小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