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是大陸第三大河流、流域面積覆蓋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湖南、江西、海南、福建8省及港、澳特區。但由於該流域雨量大、雨時長、地域遼闊、支流眾多,再加上上中游屬山區、中下游無湖泊調蓄,造成洪水匯流速度快,形成峰高、量大、歷時長的災害性洪水。
岳中明表示,珠江流域的洪災損失,每年平均高達200多億元(人民幣,下同)。
大籐峽工程列重點
岳中明認為,要解決珠江流域的水資源和防洪安全問題,有兩件大事一定要加快進行,一是「珠江水量調度條例」立法,二是大籐峽水利樞紐建設。
據了解,目前珠江三大水系中,集雨面積最大、流量位居大陸全國第二(僅次於長江)的西江,一直是珠江流域防洪的心腹之患,如果要長遠地解決珠三角洪水危害,就必須建設大籐峽水利樞紐工程。
岳中明說,地處廣西境內的大籐峽樞紐工程如果建成,珠江三角洲地區的水資源分配不均、上游洪水暴發、突發性水汙染問題,都可以及時應對;珠江水利委因此積極爭取大籐峽工程在今年開工,大陸水利部也將《珠江水量調度條例》列為今年重要的立法項目。
耗時9年投資200億
據了解,這個被稱為珠江流域「三峽大壩」的大籐峽水利樞紐工程,雖被列為國家重大規畫中的骨幹工程,卻經歷數十年的研究論證迄今未成,其主要原因就在於遷移規模太大,從而導致雖然珠江流域每年造成規模龐大的損失,但珠江至今仍是中國7大江河中,唯一未進行過系統治理的河流。
日前隨著廣西大籐峽水利樞紐有限公司的成立,整治工程終於進入一個新的實質性階段。廣西大籐峽水利樞紐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蘇訓表示,大籐峽水利樞紐專案總投資將達204.45億元,水庫正常蓄水位61公尺,防洪起調水位47.6公尺,總庫容30.13億立方公尺,年發電量達71.96億千瓦時,水庫渠化279公里航道,灌區面積達136.66萬畝,新增和恢復灌溉面積達68.48萬畝,工程建設預計耗時9年。
廣西市委書記賴德榮表示,「要發揮大籐峽水利樞紐工程在流域防洪、發電、航運、灌溉和水資源配置等方面的綜合利用。」
水量調度確保供水安全
除工程計畫,「珠江水量調度條例(送審稿)」亦已列入水利部今年「爭取出台或者報送國務院審議的立法項目」。
該條例將針對流域內水資源進行統一調度、統一管理,加強協調各方、各行業及上下游間的利益矛盾,確保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
大陸水利專家表示,該條例對廣東、香港和澳門三地的公眾飲水安全和防洪安全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透過立法協調管理珠江流域的水資源,已引起大陸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的關注。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