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指揮家都是高高在上,鮮少與樂迷直接對話,呂紹嘉的「下凡」舉動,源於他在德國漢諾威歌劇院擔任音樂總監時的經驗,希望透過講座了解樂迷的期待,呂紹嘉認為「NSO之友」是樂團真正的朋友,他有義務認識他們,甚至叫得出名字。

相較於貝多芬、柴可夫斯基,蕭士塔高維契的交響作品顯得冷門,呂紹嘉認為,好東西不該因為「冷」就鎖進冷凍庫,指揮可以扮演「炒熱」的角色,就像第五號交響曲《革命》,乍聽起來渾沌,事實上內藏故事與密碼,他必需「說」給樂迷聽。

呂紹嘉笑說,音樂原本就抽象,但若有助於樂迷「入門」,偶爾具象無妨。《革命》交響曲被視為作曲家遭史達林政府批鬥後迎合當局的作品,雖然表面上屈服,骨子裡卻是「陽奉陰違」,「第四樂章終曲雖然是歡欣勝利的結尾,感覺上很矯情,像是被掐著脖子喊出來的。」

蕭士塔高維契在蘇維埃的集權統治下過了一生,呂紹嘉說,在《革命》中不斷出現的三個強音,常被解釋象徵「KGB」,若回歸音樂的進行,這三個音傳達出一種必需對抗的黑暗力量,「蕭士塔高維契的作品,充滿複雜情感,他的幽默如同反諷,他的快樂又帶著苦味。」十八日呂紹嘉與NSO的音樂會,除了《革命》,還將演出西班牙作曲家法雅的《三角帽》組曲等,今天下午二時在國家戲劇院四樓交誼廳的講座,憑音樂會票券免費入場。

#NSO #作品 #講座 #音樂會 #樂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