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樂團為華人社會獨有的產物,主要師法西方交響樂團的形式,在近百年的發展過程中,大江南北各自開創出自己的聲音,例如同在系列演出的中國廣播民族樂團,強調國樂器也能演奏西方古典音樂,廣東省民族樂團著重在地民間音樂元素。國家大劇院的民樂系列,可視為各地民樂團的擂台陣 。
中國大陸貴為國樂的宗祖地,在當地觀眾眼中,台灣很容易被視為「邊陲」,昨日經過兩個小時的演出,觀察現場觀眾的反應,能夠感受出他們對北市國的「另眼相待」,無論是出自讚賞還是質疑,北市國的表現顯然出乎他們意料。
昨日音樂會的曲目安排上,北市國首打「多元」,團長鍾耀光和音樂總監邵恩以兩小時、七首曲子的高密度,將「法寶」掏盡。樂團以大陸民眾熟悉的劉文金《節日之夜》和彭修文《秦兵馬俑幻想曲》,證明樂團演奏傳統大型國樂曲的能力。大陸旅美現代作曲家周龍的《空谷流水》,為四人合奏的編制,則是展現樂團成員演出室內樂的能耐。
法國知名薩克斯風演奏家德隆(Claude Delangle)的現身帶動現場高潮,他先以薩克斯風詮釋改編給中國管子吹奏的東北民間樂曲《江河水》,接著再來一首鍾耀光譜作的《第一薩克斯風協奏曲》,作品將東西方音樂語法巧妙融合。長久以來國樂走上世界舞台並不容易,鍾耀光以中西合璧的跨界運用,拿到一張「通行證」。
昨日的演出,樂團也不忘來個兩岸音樂家交流,鍾耀光的《胡旋舞》由大陸笛子名家戴亞吹奏,另一曲《快雪時晴》協奏曲,則由大陸二胡名家嚴潔敏拉奏。
北市國昨日在大劇院的演出,相信能對作風較保守的大陸國樂界產生激盪。綜觀樂團整場表現,特別從台灣赴京觀賞的文化評論人林谷芳認為,北市國曲目安排多元性足,兩岸交流也有所著墨,若能給團員有更多個人或是小型合奏的機會,或許更能襯托出台灣國樂團員的水準。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