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美國國務卿希拉蕊上月忽然無預警地在參加紐約聯合國大會時,宣布美國準備與緬甸軍政府領導人直接打交道。兩方的高層人員隨即在紐約做了第一次的接觸。

對美國而言,這是個重大政策轉變,除了因為近二十年來的單方面制裁並無成效外,另一個重要考量,應該是中國與緬甸的關係日益密切,使得美國在亞洲事務上產生有日益邊緣化的焦慮。

第二是緬甸軍政府突然批准遭軟禁的該國最知名民主人士翁山蘇姬與美國、英國及澳洲三國的駐緬甸外交官會面。雖然會談的內容密而不宣,但是一般均相信是與西方國家取消對緬甸的制裁有關。

有趣的是,這次的會見是翁山蘇姬主動致函緬甸軍政府最高領導人丹瑞大將所提出的要求。更有趣的是,居然准了。

對翁山蘇姬而言,這也是個重大轉變。因為過去二十年來,她一直堅持國際社會一定要對緬甸持續制裁施壓,毫無妥協餘地。這也是軍政府為什麼恨她入骨的原因之一。

在這種情況下,外界於是開始揣測緬甸的情勢也許會發生一些重大的改變。

只不過,這種想法很可能失於一廂情願。

因為,就現實的情況來說,所有的好牌,都握在緬甸軍政府手上,並無任何需要立即妥協、讓步的急切性。唯一理由,或許就是他們希望在明年大選之前,營造出一種氣氛。

但即使是這樣,也是因為他們想要為自己抓在手裡的權力尋求合法化。

無論是美國也好、翁山蘇姬也好,他們面對的是緬甸最難纏,也是唯一強人|丹瑞大將。

丹瑞出身寒微,早年未讀完高中就輟學,在郵局做了一陣子工作之後,加入軍官養成學校,然後在軍隊裡一路往上爬,才到今天的地位,他那種爾虞我詐的經驗、歷練,在緬甸可能無出其右者。

丹瑞的專長是心理戰。在他與國內政敵或西方國家交手的時候,都可見其脈絡。

丹瑞在緬甸竄起,靠的是對主子忠心耿耿,所以沒有人把他當做是威脅,他也才能一路往上爬。他一旦爬上頂峰之後,對有二心者也絕不手軟。二○○二年時,他把提拔他的尼溫軟禁起來;二○○四年時,把時任總裡的欽鈕罷黜、軟禁。都是最明顯的例子。

因此,要跟丹瑞打交道,恐怕要先明瞭他的心理狀態。

簡單地說,這是個為了保有權力不惜一切的人,甚至為了擔心外國(美國)入侵,硬是花費天文鉅資,在原先幾近不毛的奈比都建造出新的首都。

所以,在緬甸事務上要想有所進展,就必須多少考慮到包括丹瑞在內緬甸軍頭的利益。在過去,不論西方國家也好、翁山蘇姬也好,他們的主張都等於是要他們完全放棄權力,又怎會不碰到鐵板?

#美國 #緬甸 #西方國家 #緬甸軍政府 #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