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是納西族的聚居地,當然少不了納西族的傳統美食,不過由於麗江聚集了各民族的人口,所以麗江的美食也就參雜了許多民族的不同風味。
酸辣黃豆麵 納西人傳統小吃
納西街頭小吃-黃豆麵,其實並不是黃豆粉做的麵條,而是在又滑、又有嚼勁的麵條上灑上炸得噴香酥脆的黃豆,然後澆上高湯、灑上蔥花、滴上香醋、辣椒油。酸酸辣辣的湯頭非常開胃。許多人還喜歡切上幾片鹹而不膩的火腿片,加上幾瓣嫩豆苗,就成了好吃的火腿黃豆麵。大研古城裡木府旁邊的一品香黃豆麵作得相當不錯。
雞豆涼粉 消暑、熱食兩相宜
大研古城街頭,隨處可以見到這種著名的風味小吃。雞豆又稱為雞豌豆,將雞豆泡透磨細過濾成漿,然後煮熟為灰白色,倒入各種容器冷卻成形,就是雞豆涼粉。
涼粉本來是消暑食品,但是麗江雞豆涼粉除了涼拌之外,還可以熱吃。涼拌大多在暑季,晶瑩的粉片與紅辣椒、韭菜、花椒、青蔥、芥茉、醋等佐料醃拌起來,色香味俱佳,開胃又爽口。熱吃大多在寒涼季節,切成正方的粉塊在平底鍋兩面煎黃,再按各人味口加上麻、辣、酸的各種佐料,一碗下肚,全身溫暖。
麗江粑粑 耐久放的獨特美食
麗江有一句諺語;「麗江粑粑鶴慶酒」。作為納西族傳統食品的麗江粑粑與鶴慶的名酒一樣名聞遐邇。麗江粑粑是納西族獨特的食品,早在明代《徐霞客遊記》中就已經有所記載。
製作粑粑的主要原料是麗江生產的精細麵粉,和成麵團之後在塗了油的石板上擀成薄片,抹上油、撒上火腿末或白糖,然後卷成圓筒狀,兩頭圍攏按扁,中間包入芝麻、核桃仁等佐料,再用平底鍋小火煎成金黃色即可。
因為麗江粑粑不易變質變味,做好後放置幾天也不發黴,吃的時候只要蒸或煎一下,依然酥脆香甜,所以過去曾經是馬幫常備的乾糧。
琵琶肉 宴請賓客的必備料理
在麗江過年的話,豐盛的年夜飯一定有一道油亮鮮紅、香味濃烈的醃豬肉。如果這一天剛好有貴客光臨,端上桌的也許不僅是一塊肉,而是一頭醃全豬,從上面割下的第一刀肉會放在客人面前,請遠方佳賓品嘗,這道菜就是納西族人製作的琵琶肉。琵琶肉是因為它的外型而得名。宰殺後的豬洗淨刮毛,開膛取出內臟,剔去骨頭。然後灑上用花椒、胡椒、草果、鹽……等調製的調味料,還要抹上燒酒,再用線把刀口縫好,之後還要用木棍把豬耳朵、豬鼻孔都塞緊,放幾天之後,取出木棍,灌一些鹽水進去,再塞緊。同時在縫合處塗上一點核桃油。反覆幾次之後放在火塘上燻或是掛在房樑上晾乾,完全乾了之後外型就像一具琵琶,所以稱為琵琶肉。
琵琶肉的醃制方法複雜,存放時間較長,肥的部分比瘦的多,切成薄片後用小火煎,味道比培根更可口。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