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敬佩的是,古生物學家就是如此堅持。挖了再挖,工具與100年前無多大差異,一旦找到化石,通常也只是幾片小東西,但卻能重建整個生物世界。誠如法國詩人巴爾札克所說:「突然間,石頭變成動物,骸骨有了生命,世界的歷史展現在眼前!」
從動物的生活型式來看,從水到陸,是一大躍進。若將地球約50億年的歲月濃縮成一年,大概在11月28日,動物才登陸陸地(即4億年前)。從水到陸這樣演化的轉變,動物必須發展出全新的軀體,那是如何的改變?證據在那裡?若明確追蹤水到陸的中間型古生物物種,如同當年發現始祖鳥的化石一樣,必然引起大騷動,因它將達爾文演化的缺失環扣(missing link)補起來。美國古生物學家蘇賓所發現的四足魚「提塔利克」(Tiktaalik),是一種同時帶有原始魚類與兩棲動物特徵的古代生物,這項發現,便身歷被媒體追逐之境。
根據蘇賓的發現,從水到陸的演化是連貫的,而且提塔利克魚只是水到陸演化環結中的一個而已,仍有更多的環結等著更多人去發現。在本書中,作者想藉這條四足魚的發現,來說明人類身體的所有特徵都可以追溯到這條魚身上,從基因到解剖學證據,如手腳、牙齒、頭顱、體節、骨骼、嗅覺、視覺、耳朵,甚至打嗝、疝氣,都因為我們是魚的後代,是提塔利克這條魚惹的禍。
本書第一章道出作者尋找這條四足魚化石的經歷,不論是這種獨特化石機緣巧合的發現,或在北極工作的傻勁,總是高潮迭起,彷彿提塔利克這條老魚還活生生地生存在世上,在你我眼前做伏地挺身。作者的小孩還在幼稚園階段,常陪伴徘徊在動物園、博物館和水族館的父親身邊。或許因為如此,本書的用詞遣字簡潔清晰,像父親對小孩所提的天馬行空問題耐心地回答,既白話又專業。
閱讀本書,可以深深體會那看似無生命的化石,也擁有塑造未來精華的物質。在結語部分,作者認為生命與生命之間相互依偎,是最美麗與最具智慧之事,正如已逝哈佛大學著名的古生物學教授古爾德曾說過的話:「地球依照重力定理繞行太陽,從簡單的起源,演化出無數最美麗、最奧妙的新事物。這樣的生命觀,莊嚴、高貴且壯闊。」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