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呂良煥學球崛起的過程,迄今仍是呂家津津樂道的傳奇故事,當年球桿動輒上萬元,一般公務人員薪水不過數百元,呂良煥為了克難練球,削竹子充當球桿,路上撿小芭樂勉強當作小白球,當時淡水球場是美軍經管,個性勤奮活潑的呂良煥深得老美喜愛,也從中學習領略不少打球技巧,在土法煉鋼磨練下,竟然闖出一片天,連續奪下前三屆球場舉辦的「桿弟盃」比賽,累積的獎品好不容易才湊齊人生第一套球具。
呂良煥回憶起這段青澀歲月,母親當時為了鼓勵他打球,擔心天冷沒有錢買衣服,還特地去幫人洗衣換來一件背心,暖和了身子,就連心頭也感受到暖意,他笑稱那件毛衣就是他的「戰甲」,可以過關斬將。
對照過去物質缺乏年代,高球選手全心勤奮苦練,呂西鈞也感嘆說,現在年輕球員的抗壓性低,球打不好就怪球桿,不然就是怪教練,怪父母,他小時候一支四號鐵桿,努力去克服各種球場狀況,所以練就了不同的球路,好不容易有一顆球,練到破皮還捨不得丟,只好用油漆去補。
高爾夫球即將成為二○一六年里約奧運正式項目,這也是對國內高球的重大考驗,呂良煥始終有一個心願,就是希望政府能重視高球發展,早日設立專業的國家級球場,不僅可以培訓專業選手,還能致力推廣普及平價的高爾夫球運動。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