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採土地點,台灣的部份選擇了阿里山。相較於其他4個地點平型關、台兒莊、武漢、長沙,筆者以為阿里山實在弱了一點。很顯然這百位抗日將領的後代,對台灣抗日史並不熟悉,就選擇了一個大家熟知的阿里山作為代表。
霧社具抗日代表性
選擇阿里山,或許有想要突出原住民抗日的考慮。若是如此,就應該選擇最具代表性的「霧社事件」,採集南投縣仁愛鄉霧社的泥土。1930年的霧社起義,為鎮壓反抗的300名部落壯丁,日軍出動飛機、大砲、毒氣彈和2500名以上的軍警部隊,戰鬥歷時40多天。遭日軍殺死的原住民達364人,自殺225人,拘禁265人,另外有約500人投降。領袖莫那魯道最後也遁入深山中自盡,幾年後屍體才被發現。
又或者可以選擇「牡丹社事件」,採集屏東縣牡丹鄉石門村的泥土。1874年日軍藉口3年前琉球漂民被殺事件,登陸現今的牡丹鄉一帶,與當地的原住民發生激烈戰鬥。這是日軍侵華的第一戰,也可以說抗日第一槍,是原住民打出去的。
須加強台灣史認識
一直以來,台灣教科書對日本殖民時代的抗日史著墨甚少,說到抗日,就是發生在大陸戰場上的八年抗戰,台灣的年輕人對於抗日歷史,越來越感疏離,大陸社會對這段歷史也相當陌生。
在現今兩岸各種熱鬧的交流活動中,若想召喚彼此對歷史的共同情感,那麼,兩岸老百姓對台灣歷史的認識,實在都得加強。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