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月報的召開,象徵馬總統一改其就職之初,退居二線的態度,也讓我們看到總統府與行政院對財經問題,「宮中府中,俱為一體」的實現。事實上,以我國憲法對府、院定位所謂的「雙首長制」,總統對行政事務參與程度的分際規範,在法理上仍然莫衷一是,因此馬總統在就任之初退居二線,並非毫無道理。然而,一年多以來,由於全球金融海嘯的襲擊,致使台灣總體經濟、民間投資、外貿出口、就業狀況都一直疲弱不振,民眾強烈要求政府有所作為,總統府方面此時的積極參與,不但不致讓人有越權聯想,反倒讓人覺得這是「宮中府中,俱為一體」的落實:總統府與行政院一同面對、一起承擔,是「雙首長」的同心行動,而不是「雙首長」的權限分際被打破。

其實,早在幾個月前,總統府內已經由蕭副總統設置一個財經諮詢小組,並且也曾對當時的劉內閣提出若干具體建議,但幾乎都不被採行。究其源由,應非劉內閣行政團隊本位主義、拒人千里之外,亦非財經諮詢小組建議全然不切實際,空有書生夸夸之言,而是雙方之間缺乏一個溝通平台。倘若財經諮詢小組的建言,先與執政團隊溝通,做成若干提升可行性的修正,其結論應可獲得採納、付諸施行。因此,如今在財經月報平台成立後,總統府財經諮詢小組的建議,經由蕭副總統的與會傳遞,即可對行政團隊提供切中肯綮的協助;即或該等建言當中仍有若干窒礙難行之處,以蕭副總統豐富財經知識與行政閱歷,自可經由與行政團隊的溝通,得知財經諮詢小組建議可再加強之處,從而修正成有益民生社稷的良策。另外,會議主席馬總統雖然非以財經為專長,但其在台北市長任內曾經長期設置「台北市經濟發展委員會」,網羅產官學各界廣納建言,此次主持財經月報,參與者層級更高,相信更能「諮諏善道,察納雅言」。

我們相信在府院一體同心合作之下,目前所面臨的各項重大財經問題或瓶頸,藉著這個溝通平台,應能更為有效率地加以處理、改善。然而,我們也要提出幾點提醒,以免這個溝通平台被過度期待或產生權責分際上的困擾。首先,有關財經問題的處理和改善,無論是問題的發現與確認、改善方案的研擬與抉擇、方案執行的過程與成效的產生,在在都需要相當時間,而非以「月」為單位即可看出每月的進度與成效。

舉例來說,維持貨幣對內價值與對外價值的穩定(意即維持物價與匯率的穩定),是「中央銀行法」明訂的央行任務,但是物價與匯率的穩定並非物價與匯率每個月都完全不動,而是保持彭總裁所稱的「動態均衡」;同樣的,對其他部會施政績效的期待,包括目前最需要處理的提升民間投資、增加就業機會、增加對外出口等問題,相關部門自應本於職責積極處理,但也都不是有了財經月報就可以立刻迎刃而解。

另外,我們也希望這個溝通平台,不致形成行政團隊的另一個「壓力平台」。依照憲法設計,行政院對立法院負責,受立法院監督,因此行政院長需至立法院提出施政方針與施政報告,但並沒有規範行政院對總統府有相同的義務。理論上總統是在五院之上並協調五院,而非單獨與行政院一起共事,或給予施政指導甚至查核績效。因此,雖然為了打拚經濟,而有財經月報平台的設計,但是權責分際仍宜有所節制,亦即總統府對行政院在行政事務上應是溝通而非指導,總統之角色仍宜只是「諮諏善道,察納雅言」。

任何一個新的機制在運作之始,總難免讓人充滿期盼;然而,主其事者宜先界定分際,相互尊重,行於所當行,止於所不可不止。在充分溝通、群策群力的基礎上,讓財經月報這個平台發揮綜效,帶領台灣經濟早日走出不景氣的陰霾,進而實現馬總統的競選承諾,重新建造一個清廉而且有活力的新台灣。我們拭目以待,並且樂觀其成。

#財經諮詢小組 #總統 #一體 #經濟 #分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