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常務次長黃重球則說,在第四次江陳會談之前,台灣局長、司長等事務官層級已經密集透過私下電話、會面等方式,與大陸官員對ECFA細節和執行方式,交換意見。對ECFA簽訂而言,江陳會將是關鍵性的諮詢會議(Consultation Meeting),雙方可以就具體事項框架,先諮詢彼此的想法。
簽ECFA才能根本解決問題
他表示,「ECFA簽訂,只是像先確定一本書的目錄,目錄有了,未來幾年,實際的產業政策細節內容,就可以填進去。」「兩岸關係研討會」的主辦方之一、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蕭代基表示,中華經濟研究院有一個小組專門研究ECFA的主題,並直接給經濟部作為政策參考。
單驥說,兩岸貿易已經達到每年1300億美金,約占台灣總出口40%,如何降低關稅、投資保障、不重複課稅,等實際問題已然發生,「必須簽訂ECFA相關協定,才能根本解決問題。」
兩岸產業必須優勢互補
他表示,韓國跟印度、歐盟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對台灣都是很大的啟示,因為韓國在面板、半導體產業,都是台灣的重大競爭對手。單驥指出,兩岸合作可以採取「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原則,來增強兩岸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黃重球表示,台商過去20年來,累計投資大陸770億美金,去年台灣出口到大陸有1000億美金,占台灣總出口40%,在如此龐大的經貿資料下,兩岸必須進行產業優勢互補。
他說,去年10月台灣推動的「搭橋專案」,在中草藥、太陽能、無線通訊、LED照明、風力發電等產業,已經促成300多家兩岸企業參與,並簽有18份產業合作的協議書,在產業的標準制定、共同拓展新興市場方面,兩岸企業都有實際合作的空間。
政府努力釐清民眾疑慮
ECFA涉及的部門很多,台灣在幕僚層次的準備工作,其實已經完成。兩岸官員非正式的會面、電話都有在進行。黃重球說,等共同合作研究的階段結束,再準備何時進入正式談判。雙方個別都正在完成彼此的研究,希望在江陳會談之前準備好。現在台灣研究已經基本完成,大陸也在進行相關的報告,兩方面都準備好,就可進入談判階段。而正式合作名稱也在談判的專案內容當中。
被問到台灣許多民眾對於兩岸開放,覺得太快,黃重球表示,很多台灣民眾對ECFA的含義及內容,尚未充分瞭解,政府正努力跟民眾溝通和解說。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