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讀者更能掌握大中華經濟圈的發展脈動,《旺報》和中華財經策略協會共同策畫了「大中華經濟圈-焦點訪談」系列,將邀請相關的專家及縱橫兩岸三地的企業家,為讀者剖析大中華市場的最新情勢。首篇焦點訪談,採訪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中華財經策略協會理事長蕭代基,分析全球石油供需情形,以及兩岸面對的能源問題。

大陸綠色稅制逐步執行

問:最近政府決定對綠色稅制踩剎車,但大陸方面反而比較積極是嗎?

答:大陸環境保護部在2006年就有整套的綠色稅制規畫,以前他們也是擔心對經濟成長造成影響,所以一直擺著沒進度,但今年已開始逐步在做。像大陸今年就加了兩次汽油的燃料稅,另外對煤、石油課徵的資源稅,也都在逐步提高。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9月22日在聯合國氣候變遷高峰會上,提出中國的新節能減碳計畫,表明中國將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增加森林面積、使用對氣候友善的科技,並在2020年之前達到能源有15%來自再生能源的目標。第二天大陸官方就公布了整套的綠色稅制規畫報告,顯示未來他們會按規畫一步一步做的。

兩岸綠色稅制不謀而合

問:兩岸的綠色稅制有很大的不同嗎?

答:我今年6月到大陸訪問環境保護部下設的環境規畫院,看到他們設計的綠色稅制和我們的規畫不謀而合,之前我們雙方沒有討論過。像他們也有課環境稅、汙染稅、資源稅、消費稅等。他們要把汙染費改成稅,跟我建議的做法完全一樣。

我也是建議把現行一大堆汙染費,包括空氣汙染防治費、水汙染防治費、土壤及地下水汙染整治費等合起來,改成汙染稅。

我們規畫的綠色稅制中,對產業界和民眾的影響,制度設計上都有考慮、照顧,有補貼低收入戶所得、調降所得稅,對企業界也會降低營利事業稅,而且分10年逐步調整。

現在的問題是,大家還是很害怕陣痛。但如果產業或產品不適合在高能源的價格下生產,該調整的未來還是要調整。

大陸將能源列為安全問題

問:你最近和大陸能源相關的智庫有不少交流,對大陸的能源政策有什麼觀察?

答:中國大陸把能源問題當成國家安全問題,能源政策已經寫到面向2050年了,他們非常擔心能源問題,但我們好像不擔心。

大陸能源需求成長非常快速,自產量不足,因此國外進口愈來愈多。目前全世界新增的石油需求裡,有一半是來自大陸和印度。這也是他們不斷向外購買新油源,同時很重視節能減碳和發展新能源的原因。

大陸近年來興建很多新的發電廠,雖然是以燃煤為主,但汙染防治都做得很好。以前大陸電廠的煤煙大是出了名的,但我最近去參觀的新電廠,煙囪都看不到煤煙,跟台灣的一樣了。

高進口依賴 能源稅不能緩

問:台灣的能源幾乎都靠進口,我們應該比大陸還擔心才對嗎?

答:台灣99%的能源都靠進口,這很危險呀!非常危險!我們是有很多政策,開過全國能源會議,去年公布永續能源政策綱領,很多事情都在做,但最重要的一件事情還沒做,就是能源稅。

沒有能源稅,其他事情做的效果會打折扣,減碳也是陽奉陰違。

供不應求 將爆能源爭奪戰

問:大陸近年來到處投資開採油田、併購礦產公司,他們這種積極的作法對全球的能源市場會帶來什麼影響?

答:中國的能源政策就是積極出外買油、搶油。沒辦法,他們去買,也是希望到未來不夠的時候,我有,你們沒有。但真的到了這種時候,美國買不到油了,他也不會坐視不顧中國的搶油行動。

未來可能會發生能源爭奪戰,因為需求大於供給,差距會愈來愈大,反映在石油價格上,也會愈來愈高。價格愈來愈高,像我們這種能源99%都是進口的國家,會很淒慘。大陸也是一樣、美國也是一樣,都很淒慘。到最後油價真的高到受不了,就可能發生戰爭。以前很多戰爭也都是為了資源爭奪而起的。

油產達高峰後 產量會遞減

不應求,所以現在油價一路漲,不全是投機造成的?

答:以全球的石油需求來看,現在正在高速增加中,但石油供給卻到達瓶頸。這在學術界有個專有名詞叫「石油高峰」,指石油已到達生產量的高峰階段。

全世界石油蘊藏的發現量,最高峰是在1960年代。現在新發現的油田都是非常困難發現的,像是在深海裡或北極,開採也愈來愈困難。之前巴西宣布發現的新油田,蘊藏量還是很少的。

以北海油田的開採經驗來看,可以發現開採和生產量兩個高峰之間差了27年。一旦石油達到生產高峰之後,產量會逐年遞減,即使有新的油田發現也是一樣。

(文轉B5版)

#發現 #大陸 #中國 #能源 #規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