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廿六日報導,美元近來不斷下滑,大部分亞洲貨幣對美元大幅升值,唯獨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大致不變,等於跟著美元一路走貶,讓其他出口導向的亞洲國家備感壓力。
與中國競爭的國家正面臨兩難,各國央行為阻止本國貨幣對人民幣或美元升值,幾個月來大肆買進美元,導致外匯儲備回到金融危機前的水準;但這些國家同時也承受壓力,遲早要放手讓貨幣升值,減少依賴出口帶動經濟成長的程度。
許多經濟學者擔心,持續干預貨幣市場反映這些國家不願戒除舊習,依然想靠壓低匯率來推動出口成長。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上周在一場有關亞洲與全球貿易的演講中也呼應說,必須避免貿易與資本流動日趨失衡的情況。
但多數亞洲國家正忙著刺激脆弱的出口,很難讓它們眼看著人民幣隨著美元走貶,卻放手讓本國貨幣升值。美元從三月迄今對韓元、星幣和泰銖分別貶值二四.三%、一○.四%及七.七%,對人民幣大致維持不變。
人民幣曾在二○○五年至○八年間穩定上揚,對美元升值二一%。但人民幣並非自由浮動,匯率係由北京當局決定,短期內再度大幅升值的可能性不高。
中國經濟學者王勤舉出人民幣不會升值的原因,包括美國和亞洲國家要求升值的壓力還算溫和,通膨在中國還不成問題,中國出口仍相對衰弱,廿國集團(G20)這次開會未觸及人民幣議題等。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