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把綁蟹的草繩剪開,轉過來把蟹肚(白色)的交尾器撥下來,這個部分是不能吃的,接下來就是最精采的所在──將蟹殼和白肚交界處那裡撥開,飽滿的金黃色蟹膏佈滿整隻大閘蟹,精華蟹膏和蟹黃應聲「啵一聲」而噴出,雙手沾滿鮮黃透紅色的膏,趕快往嘴裡吸,因為每一滴都珍貴。鮮黃蟹膏入口即溶,有點像是剛烤好的蛋黃,介於要熟又不熟的境界,同時帶點海產鮮味,渾然天成的蛋白質全都在這裡,色香味一應俱全。
琵兒喜歡把蟹殼上的膏留最後吃,先吃蟹體本身和蟹腳裡的肉,因為剛出爐熱呼呼的蟹肉比較容易完整擠出來,冷掉的話會有部分黏在殼裡,那就太可惜了。
跟中國大閘蟹比起來,台灣本土的體型小,蟹黃相對少但味道清香,中國的則膩性野味較重。
從九月開賣至今,這是琵兒首次吃到自家養的大閘蟹,心中既不捨又開心,從十元硬幣的小不點蟹苗,養到手掌大的成蟹,一路走來家人付出整年的心血,簡直像拉拔自己的孩子,怕牠太熱、怕牠吃不飽、又怕牠被吃掉等等。存活率低、照顧不易也是大閘蟹價格昂貴的原因。對饕客來說,啖蟹是一年只有一次的幸福;對琵兒全家而言,啖蟹卻是驗收成果、論定成敗的關鍵。
本土大閘蟹揹負著「台灣」的顏面,我們只許成功不許失敗,不斷改善進步,期望有朝一日,在地養殖的大閘蟹能夠「橫行」國際美食界,揚眉吐氣,人人都讚「歐伊係──」。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