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張劍飛接受本報專訪紀要。
問:此行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答:我是第一次來到寶島台灣,此行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台灣的高科技、電子信息、光電設備等產業,以及中小企業和農產品加工、食品工業等,都居於領導地位,長沙有很多可以學習的地方。
湖南有6700萬人,長沙就占了十分之一,本身就是很大市場,以今年而言,前九個月的生產總值成長了14.5%,是非常好的表現。我們認為,湖南具備生產和市場的良好條件,而台灣在管理與技術方面具有強項,若能兩相結合,將是非常棒的由湖南走向全大陸的起點。
非出口導向 避過海嘯
問:您前年十月接任市長,不久就遇到全球金融海嘯,您怎麼克服的?
答:金融海嘯對長沙是有一定影響,但總的來說,影響並不大,主要是中部地區的工業結構,不是出口導向為主,出口占總體經濟產值不過5%,就是出口下滑了20%,也不過占總體經濟的1%。相對地,中央因應風暴出台的宏觀經濟政策,對長沙而言則是重大利好,包括建設用的工程機械等,都是長沙生產的主力,全國加大投資就會帶動長沙這部分的受益。
此外,湖南高速鐵、公路的建設一日千里,現在正在建的高速公路就有40條之多,總長達到3000公里,加上既有的2000公里,五年後全部完工,就比日本全國的高速公路6700公里,只少一千多公里。這樣的建設速度,證明湖南全省的衝勁。我們還有跨湘江的地鐵、橋樑等建設,也正在建造。
40條高速路 正在建設
問:日前國務院通過中部開發計畫,湖南是當中的核心,未來在全大陸的經濟活動將扮演什麼角色?
答:中部的開發作為下一輪的國家戰略,是絕對正確的。大陸第一輪發展是由沿海開始,這是因為地緣和人才關係;現在大陸全部的高速公路里程達6萬公里,美國也不過就是8萬8千多公里。接下來廣州至長沙、長沙至昆明的高速鐵路都在興建,整個中部地區的輻輳輪廓態勢日趨明顯。
長沙所在的湖南省,則是中部地區中離沿海最近的區位,也是中部的優勢地區,下一輪的發展,從中部地區著力,這是健康的走向,我們也會在與環境融合、注重生態的大前提下邁步。
以長沙來說,森林覆蓋率就達53%,全湖南是56%;我們沒有重工業,不要化工業之類的項目,山清水秀才是長沙的福。
長沙還有37所高校(大學),包括50萬以上的大學生,這樣的高人力素質,也讓長沙或湖南,在中部地區的各省之中搶得有利地位,經濟發展上也取得先機;加上湖南又近珠三角、離長三角也不遠,在資源環境、人力來源都具備優勢。
問:在生態、環保、生物科技的發展方向上,長沙有沒有設定那個國際城市為學習效法的對象?
答:那倒沒有。長沙希望將全世界所有好的城市條件,都學習過來。每個都市都有優點有缺點,我去過不少地方,但很難將別人的完全複製過來。大體上長沙要以工程機械、汽車工業等為產業主力;例如飛雅特要在長沙興建年產50萬輛的大汽車廠;比亞迪也要投資生產電動汽車。
電子動漫業 發展重點
此外,電子信息產業如電腦、軟件甚至動漫、新材料等,都是長沙很感興趣並且發展很好的產業。而是湖南很大的農業省分,發展農產品加工、食品加工業等,也有很好的條件。
總體來說,空氣清新、環境質優,適合人居,是長沙市的總體發展目標。我們希望做到城市的發展是和環境平衡,正在著手一項環保3年行動計畫,希望能落實。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