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2009年兩岸關係研討會」架起兩岸智庫交鋒的橋樑。在26日第二天議程中,劉雪琴以「兩岸經濟合作機制對兩岸經濟的影響」為題發表演講。
她指出,所謂推動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即兩岸同為WTO成員,要按照公平競爭、相互開放及自由貿易原則,開展兩岸經貿合作開放,試圖達到兩岸產業優勢互補。
互惠原則下 建立合作機制
劉雪琴表示,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及台灣經濟遭遇到的困難,大陸可充分考慮台灣某些特殊產業的利益訴求,通過擴大開放,支持台灣相關產業發展。
至於兩岸準備商談經濟貿易架構協議,應在平等、互惠的原則下,通過協商、協調建立經濟合作機制,兩岸應該互相理解、相互尊重,充分兼顧雙方利益。
她說,但是應該看到的是,由於經濟發展水準差異,台灣關稅水準遠低於大陸,在貿易自由化進程中,大陸將承擔很大的減稅壓力,還需考慮內地產業發展及企業的呼聲。
例如,大陸鋼鐵、玻璃製造業,對產品無法進入臺灣市場,反應強烈;化工、機械、模具等行業擔心,自由化將使得自身企業受到很大衝擊,希望減稅有過渡期;也有機床業界反映,台灣機床具有較強競爭力,進一步減稅,將對內地企業,十分不利。
盼多開放產業產品類別
她表示,臺灣企業也會有類似的疑懼,大陸將會以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思維,來推進兩岸經貿合作,並對台資企業大規模減稅影響,進行溝通。
被問到大陸企業入台投資,2000多種產品類別中,那些大陸希望優先開放。劉雪琴很快反應表示,「大陸已經對臺灣大多數產業都開放了,如果可能,臺灣應考慮盡多開放產業產品類別。」
兩岸的經貿合作開放,更應該保持相互、對等開放的原則。劉雪琴解釋,大陸與其他國家地區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FTA),對產業開放程度,各有不同,如對新加坡只保留3%的產業不開放,對巴基斯坦卻保留15%的產業不開放,這都是取決於相互的開放程度。
比較大陸與東盟自由貿易協定,有10年的逐步開放期;她認為,兩岸之間的開放,也需要時間,但中國商務部會多方聽取各部門的意見,並非商務部一錘定音。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