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輪停泊點
對台小額貿易
平潭的對台小額貿易開始於1984年,至2009年4月份,全縣民間對台小額貿易總額已累計完成交易額15780.8萬美元。
起步初期,縣政府先後成立了東甲貿易公司、平順貿易公司和海壇通商行,專門經營對台小額貿易業務。經營地點在平潭東甲島、南海和東澳港。對台小額貿易主要經營小商品(台灣布、手錶和三用機等)、農副產品和海產品。
東甲貿易公司在東甲島上經營了幾年對台貿易業務,後由於未獲取對台貿易經營權而轉為經營內貿。平順貿易公司和海壇通商行都取得對台小額貿易經營權,一直在東澳港口岸經營對台貿易業務到現在。
起初,經營公司用大陸產品與台商交換小商品,即以貨易貨,其交易量較為大宗。之後台商用美金以現匯方式購買大陸的香菇、酒類等農副產品,以及中藥材和海產品等。
1993年後,由於「台獨」勢力抬頭,農副產品一度很難直接通過對台貿易口岸進入台灣。十多年來,經營公司對台小額貿易的品種主要為海產品,而且交易量越來越少。
對台漁工勞務輸出
平潭開展對台漁工勞務輸出業務始於1988年。自當年首創對台漁工勞務合作至2001年5月底,共派遣對台漁工37380人次,創匯收入約2500萬美元,一度居全國首位;2006年「5.19」恢復漁工勞務輸台工作至2009年4月,派出短期漁工勞務1378人次,創匯收入約80萬美元,居全大陸第三位。該項業務的開展,不僅解決了平潭縣漁區剩餘漁工勞力出路的問題,也增加了平潭縣外匯收入,而且對促進對台經貿合作有著重要意義和影響。
吸收台資企業
由於受交通基礎設施等條件制約,平潭縣吸引台商投資起步較晚。從1990年至今全縣共批准設立的台資企業有20多家,吸收台資約2000萬美元。但是,由於經營管理不善、產品銷路不暢、利潤不高以及多數房地產台資企業運行一段時間後就將公司註銷等原因,目前維持正常運營的台資企業僅2家。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