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與丈夫分隔兩地工作已14年的上海女士,最近在自己部落格列出清單,估計每年因分隔兩地而多支出至少要5萬元人民幣開銷。14年下來等於多花了70萬元,難怪這位女士直呼「趕快退休,跟老公團圓吧!」

按照這位女士的算法,因為兩地分居,夫妻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費用都要交雙份,每月額外的支出中,電費、上網費、手機費、社區管理費、有線電視費、再加上汽車來回兩地的油費,以及保養、保險等支出,一年下來就是3萬多元人民幣。

如果再把她現在居住的三房一廳出租,按照當前的行情,每月租金至少有1,000元,由於現在是自己住,每年12,000元的房租收入就成為一筆不小的隱性損失。

另外,丈夫在外單獨居住沒有時間料理家務,請了保姆料理家務,以市場行情計算,每年又多出15,000元額外開支。以上零零總總一加,這些無謂支出估計一年就多開支5萬元,「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

這筆帳是針對成家卻異地工作的夫妻。至於未婚的情侶,代價也不輕。上海媒體引述一位剛到上海工作的小張說,他和女友是大學同學,對方目前海南工作,由於和父母住在一起,水電費、保母費、房租雖不用他負擔,但花在長途電話和往返機票上的錢,也讓他有點吃不消。

這些異地工作的大陸夫妻、情侶案例,看在許多台商、台幹眼裡更是心有戚戚焉。台商、台幹為事業、生計,離開配偶和情人,隻身遠赴上海的大有人在,而不管日常消費、居住或往返兩岸的交通費用,這些額外的開銷恐怕比大陸民眾更高。

在上海靜安區開設小型工作室的黃姓台商,在台南有個論及婚家的女友。他每兩個月總要回台灣一趟探親,一年下來,花在機票的費用可能就要台幣10萬元,另外,還得加上辦公室和住處租金、國際電話費、每趟回台少不了準備的禮物等等,開銷實在不小。

這些額外開銷還不包括台商們心知肚明的「寂寞支出」,如果認真算算,一年下來總有個十萬人民幣,撥打一下算盤,這種旅居上海的打拼,恐怕還真划不來。

兩岸直航後,縮減交通上的費用和時間,對這些兩岸「空中飛人」確實助益不少。但在整個經濟大環境下,錢越賺越辛苦也是事實。該如何拿捏「麵包」與「愛情」熟輕孰重,取捨之間也考驗台商、台幹的智慧。

#台商 #工作 #開銷 #兩地 #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