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捐贈者家屬看到孩子的心臟在另一位太太身上跳動,用手去摸摸她的胸膛,感受一下孩子的生命還在世上。另一位捐眼角膜家屬,一直盯著受贈者的眼睛看,好像又看到親人的眼睛在講話一樣。這樣感人的場面,不勝枚舉。

任何事都要設身處地的想,感覺及做法就會完全不一樣。假如你的父親洗腎多年,已不能再洗,必須換腎,否則很快就要再見了,全家都陷入天天數算日子,等待捐贈奇蹟的出現。我在醫院就碰過這樣的病患及家屬,我鼓勵他們,奇蹟會發生的,不要氣餒。其實我也沒什麼信心,因為全台灣現在等待器官捐贈的病患近七千人,其中需要腎臟移植的有五千三百多人,而一年捐腎的只有二百案例,等到一個腎,不知要多麼好命才行。

我在想,台灣天天都有人逝世,只要一小部份肯捐贈器官,就能解救許多人的生命,安慰成千上萬的家屬。這樣有意義的事,為什麼大家不肯做呢?看看九二一大地震、八八水災,台灣人民的踴躍捐輸,就連四川的大地震,台灣捐款也是世界第一。因此,少有人捐贈器官應該不是缺乏愛心,而是觀念問題。中國人有全屍觀念,如果捐贈一隻眼角膜,來生可能變成獨眼龍。這種想法根深柢固,以致寧願讓全身有用的器官,埋掉、爛掉、給小蟲子啃光、或是一把火燒成灰,也不願意去幫助別人。

根據《聖經.創世記》的記載,人的生命是無形的一口氣或稱靈魂,放在用塵土造的軀殼裡。人死時無形生命的那個靈魂會自軀殼裡出來,這個軀殼就是我們講的肉體,當靈魂離開肉體,裝靈魂的肉體就沒有用處了。這個沒有用處的臭皮囊上面如果還有東西可延續別人的生命,何樂不為呢?

我很感欣慰,因為我的器官捐贈同意卡是第一五○號,表示在社會剛發起器官捐贈運動時,我就決定要捐贈器官。幾年前又與我太太蘇老師,分別簽訂大體捐贈同意書給國立陽明大學醫學院。有一天我們會赤裸裸的躺在學生面前,供學生做研究,醫學院學生會稱我們為大體老師,因為學生從我們的遺體上學到很多東西。而我們並無損失,因為那個臭皮囊已是垃圾,留著毫無用處。

參加器官捐贈,幫幫那些痛苦無助的人,這是我們人生在世,最後一次行善獻愛心的機會,要好好把握。

(作者為監察院院長)

#家屬 #軀殼 #靈魂 #捐贈 #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