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discovery播映《紅葉少棒》影集,遙想四十多年前風光,不免為現今棒運落難感傷;而看到日本職棒的城島健司,因「不適應」美國職棒打包回日職事件的消息,筆者看到他那種寧可不領還有二年合約的鉅額薪水、那種已是「唾手可得」的可觀利益,他只須用「混」二年的方式就能領取,卻選擇回到日職,我想他無非只是想延續打球的心。兩相對照之下,不免讓人感觸良多!金錢,果真是球員的「宿命」嗎?那些熱愛棒球的初衷,果真不抵錢財誘惑嗎?
十多年來,台灣職棒球員因被黑道簽賭集團的恐嚇,爆出一次又一次的「打假球事件」,影響所及,好長的一段時間,球迷傷心而不再買票進場觀賽。想起昔日涉案的球員們,事發之初,一個又一個高喊著「絕對不是我!」的嘶吼聲,猶歷歷在目,日昨,在檢調搜索、約談前,又見到被質疑的球員依然高喊著「我沒有!」、「不是我!」的誓言。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