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慈善基金會名稱為「新華都慈善基金」,資金全為陳發樹所持有的流通股股票,包括紫金礦業、青島啤酒、雲南白藥等,占他個人所持有股份約90%。目前慈善基金主要將關注於教育和弱勢群體,由陳發樹擔任會長,新華都總裁兼CEO唐駿擔任執行理事長。
政府介入調查
陳發樹捐款給自己旗下的基金會,立刻引來大陸政府有關單位的注意,調查此舉是否涉及逃漏稅。
民政部慈善司司長王振耀對陳發樹捐贈提出了四點質疑。其中包括是否有避稅嫌疑,捐款基數是多少,如何處理股票捐贈方式等,建言希望基金會由獨立第三方管理。
王振耀指出,在國外捐贈資產通常是給獨立的第三方,像陳發樹這種83億捐贈左手到右手的現象十分罕見。他說,歸屬於基金會的資產和歸屬於公司、個人的資產是不一樣的,前者的運作完全受基金會運營者支配,在運作公益事業時,可以享受一定的財稅減免政策;而如果是公司或個人資產時,則仍需繳納相應稅費。
監管是個難題
他舉例說,若把公司資產的一部分捐贈做公益,則公司資產相應減少,在扣除企業所得稅時,企業最終所交稅費就會減少;如果是個人資產捐贈做公益,在扣除個人所得稅時,起徵點降低,個人最終所交稅費也會減少。從這個角度來看,陳發樹有逃漏稅之嫌。
而且基金會的資金監管至今都是個難題,王振耀表示,雖然外部審計也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在決策和財務營運上,一般基金會普遍缺少外部監督力量或中立方的參加,對項目進行跟蹤式的參與就更少,實踐中要謹防一些項目的實施,產生財務上的漏洞。
捐股紅利有別
「在國外還有專業的第三方評估機構全方位跟蹤非公募基金會的資金使用,對它接受多少捐贈,公益支出了多少,都有詳細說明。」清華大學NGO研究中心副主任鄧國勝說道。
海倉基金會總幹事段德峰說,捐贈紅利說明股權的所有者並沒有改變,而捐贈股權則是把所有權從個人讓渡給了公眾,使這些資產成為公共資產。
陳嘆做善事難
對於外解種種質疑,唐駿駁斥說:「我們捐的是股權,只是在現階段,股權轉讓沒有完成之前,我們先使用紅利和保值增值的部分,開始做一些慈善項目。」
北京京都律師事務所證券部律師鄧曉萌火也表示,根據現行大陸稅法等相關法律條規、條文,陳發樹捐贈的83億有價證券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不存在其捐股成立基金會避稅的可能。
唐駿助理李欣說,「新華都慈善基金」將參考美國「蓋茨基金」的運作模式,基金完全屬於公益性質,與新華都集團無關,並將由專門團隊管理運作,在獨立運行的前提下,也會與宋慶齡基金會等其他基金會合作。
不管真相為何,這陣子外界種種的質疑讓陳發樹感到非常心灰意冷。李欣說,陳發樹最近常向他感嘆:「在中國做個好事為何這麼難啊?」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