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曉紅說,國際經濟一體化趨勢,結果是利多於弊。「因為,合作貿易區貿易條件、成本優化後,區外的企業也會更願意投資我們的區域。」如此,失業率就不一定會提升,反而會降低。

應先談ECFA 再談FTA

例如,香港在簽訂CEPA前6年的平均失業率7.3%,簽訂CEPA後的6年,平均失業率降到3.5%。同時,前後6年的平均GDP成長率從-1%,變成簽訂後6年的6.3%。對於剛創下50年GDP成長率新低的台灣,雖然最不願意聽香港例子,卻具有參考價值。

她認為,應該先談經濟合作架構協定(ECFA),再進一步到自由貿易區(FTA)的階段,而自由貿易區成立的影響更大。她繼續舉例,北美自由貿易區成立後,10幾年間,美國區內貿易的增長高達86.6%,遠高於區外貿易增長的44%,加拿大更明顯,區內貿易增長達到95%,區外只有5%,墨西哥則是達到區內增長225%,大於區外貿易增長的93%。

此外,區域貿易合作對區外的資金引入更具備吸引力。1995年到2000年,流入北美自由貿易區的外資(FDI)占全球外資投資的28%。

兩岸要同心邁向國際

台灣商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杜紫宸指出,兩岸要追求最大公約數,希望爭取雙方都設立在地研究機制和組織,進一步推動具體經貿合作內容。台灣醒吾技術學院講座教授周添成,則表達出台灣的關注點,包含第一、兩岸如何彼此同心,走出國際賺外國人的錢;第二、兩岸彼此不互相否認;第三、不要再用飛彈對著台灣。

也有台灣學者指出,如何透過ECFA平台,也銜接台灣對其他國家的經貿區域合作。但大陸學者都指出,應該分開來談,先談好兩岸ECFA,再談其他國際經貿區域的合作。對於台灣社會考慮的農業和勞務引入問題,華曉紅認為,具體細節可以商談,但要先啟動談判。

#區外 #增長 #合作 #兩岸 #經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