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院院長張漢林指出,台灣一直遊離於東亞區域經濟整合之外,這對台灣產生極大威脅,特別在台灣必須以出口維持其經濟動能的情況下,更是如此。因此,他認為,兩岸締結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將帶來一系列積極的影響,主要包括防止台灣被邊緣化,有助於台灣拓展大陸市場,和促進台灣經濟升級轉型。

台灣「走出去」政策已經進入兩岸議程,國務院台辦副主任孫亞夫在「兩岸關係研討會」會後答謝宴中指出,經濟合作架構協定的民間學者研究「已經完成」。接下來,就是安排兩岸「專家」,建立事務研究平台,在海基、海協兩會的框架下,針對具體事務,做細節研討,並給兩會人員商談、談判,做直接的諮詢建議,促成明年ECFA的順利簽訂。

學界有共識 官方接棒談

12月在台中舉行的第四次江陳會議,將秉持原來第三次的會議規畫,在「兩岸漁業勞務合作」「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兩岸標準檢測及認證合作」「避免雙重課稅」等四方面進行議題討論。

與會的海基會顧問、文化大學大陸研究所副教授龐建國樂觀預測,第四次江陳會,將會直接討論到把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定(ECFA),放入第5次江陳會的議程中。他表示,根據慣例,極可能在第5次江陳會,簽署ECFA。可以看到,未來的商討空間,愈來愈寬廣,商討碰觸的議題,也愈來愈核心。

ECFA簽訂,對兩岸產業、民眾有什麼具體影響?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陳信宏指出,過去兩岸產業合作,只是民間在進行,好處及優勢,都缺乏政府因勢利導,例如,康師傅在大陸的成功,台灣並未具體分享到好處。簽訂ECFA之後,兩岸政府會對優勢互補的產業,進行政策性的支持,把優勢發揮到最大,同時能夠讓民眾分享到具體的如就業、薪資提升、生活品質升級等實質影響。

陳信宏表示,談ECFA,台灣目前就是用分期付款的方式,在談判,「目前只是在談頭期款。」台灣傾向短期見效、獲利的方案,但長期的開放已經在彼此預期之中,會有愈來愈多互動。

針對大陸學者要求兩岸經濟貿易「對等」、「正常化」,要台灣逐步開放目前禁止進入的2000多項產品。陳信宏表示,需要循序漸進,一般老百姓聽到開放200、300項產品,會有莫名恐慌,「經貿的實質影響,也許跟現在差不了多少,但聽起來好像翻天覆地了。」他覺得,台灣政府必須做好與民眾公關和溝通的工作。

兩岸優勢互補 賺全球錢

ECFA之後,是否走向自由貿易協定呢?想像空間很大,未來對兩岸衝擊到的產業,必須作出戰略性的導向,並且真的做到兩岸優勢互補,而避免被一方吃掉或是互相消耗,才能兩岸合作去賺全世界的錢。

事實上,時間和優勢已經不站在台灣這邊,馬政府必須有足夠的智慧來面對新的合作機會,抓住機遇,並且努力讓民眾瞭解。

#優勢 #談判 #大陸 #兩岸 #次江陳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