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這一首《包青天》電視連續劇的主題曲,大概沒有人不知道,上至八十老媼,下到稚齡兒童,誰都會哼上兩句;當年《包青天》播出的時候真是盛況空前!大家都知道「開封府尹-包拯」的威名。
北宋名臣包拯 威名遠播
在《七俠五義》、《包公案》……等章回小說裡面,包公更是擁有神通,日斷陽夜斷陰。不只在人間鐵面無私,也在陰間公正廉明。
包公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他是北宋年間的名臣,姓包名拯,字希仁,合肥正是包拯的老家。
正史上記載,包拯;北宋咸平二年(西元999年),出生於廬州合肥(今天的安徽合肥)的官宦世家。包公除了公正廉明之外,更是有名的孝子;29歲時他考中了進士,被派到建昌縣(今天的江西永修)任職。但是包拯認為應該盡孝奉養雙親,便辭職回家,在家孝敬父母多年,直到雙親去世守喪期滿,才在家鄉父老的鼓勵之下,到天長縣(今天的安徽天長)擔任知縣,這時候包拯已經40歲左右了。與包拯同朝為官的歐陽修就說包拯「少有孝行,聞於鄉里;晚有直節,著在朝廷」。
斷獄英明 剛正不阿聞名
民間故事裏的包拯一直都是「開封府尹」,以斷獄英明、剛正不阿聞名,他也確實擔任過開封府尹,不過時間並不長,只有三年而已。
在他的為官生涯中,曾經擔任知府、監察御史、諫官等職務;以公正清廉著稱。但是一般人不知道的是,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包拯一直擔任財政官員,包括「三司戶部判官」、「轉運使」、「權三司使」等重要官職,甚至同時擔任「三司使」和「樞密副使」,等於財政部長兼國防部副部長,在當時等於是副宰相。
嘉祜七年五月25日,包拯病死在開封,享年63歲。仁宗皇帝親自到包拯家中見包拯最後一面,追認他為禮部尚書,賜諡「孝肅」。
包拯死後就葬在他的家鄉合肥,在合肥包河邊長達五公里的範圍內,有包河、包公墓、包公祠、以及近代為了紀念他而修建的清風閣。
(文轉B5版)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