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包公墓之後,一路往西直走,盡頭處就是著名的包公祠。包公祠是包河公園的主體建築。位於包河中的香花墩小洲上,根據《廬州府志》記載:「香花墩,在城東南門外濠中,是包公青少年讀書處,本為公祠,蒲葦數重,魚鳧上下,長橋徑渡,竹樹陰翳。」

風雅包公祠 佇立香花墩

當地記載,包河小洲上原有一座小廟,明朝弘治元年,廬州知府宋鑒欣賞此地環境幽雅,於是把小廟拆除,改建為「包公書院」,並且改洲名為「香花墩」。1539年,御史楊瞻把 「包公書院」改名為「包公祠」。

可惜明朝修建的包公祠在太平天國時期遭受戰火毀壞。光緒八年,與包公同樣是合肥人的李鴻章籌集白銀二千八百兩,按過去的規模重建,並且增添了東西兩院。

據說祠堂落成時,李鴻章曾寫了一面匾額,沒想到中心位置已經被他的大哥李瀚章捷足先登,掛上「色正芒寒」的橫匾。李鴻章不好相爭,又不願屈居偏旁,只得另寫一篇《重修包孝肅公祠記》刻石於祠後。這塊碑文現在已移到享堂正殿左側。今天看到的祠堂建築就是清代光緒年間由李鴻章籌銀重建的。因為包公祠士李鴻章出錢修建的,所以合肥人有「包家祠堂李家修」的說法。

李鴻章故居 朱門襯石獅

合肥還真是出了不少名人,除了家喻戶曉的包拯-包青天之外,清末權傾一時的北洋大臣「李鴻章」、曾經擔任台灣巡撫的「劉銘傳」、北洋軍閥時期的國務總理「段祺瑞」也都是合肥人。

今天在合肥市區最熱鬧的步行街-淮河路上,還保存有李鴻章的故居。這一座老房子是合肥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名人故居;坐北朝南,兩扇高大厚重的朱漆大門和門前一對威武的石獅,面日夜對著步行街上川流不息的人群。

李鴻章出生於合肥,24歲中進士,在曾國藩授意下組建淮軍,鎮壓太平軍;任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期間,主辦洋務,興辦近代企業,創立北洋海軍,力圖富國強兵,被譽為「中國對外開放第一人」;對外曾代表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1901年卒於北京,諡文忠,後歸葬合肥。

李氏兄弟六人都身居高位,聚族而居,深宅大院,鱗次櫛比,占據了合肥市最繁華的淮河路中段大半,當時被稱為「李府半條街」。

李府半條街 曾權傾一時

李鴻章故居僅為其中一部分,是典型的晚清江淮地區民居建築,占地面積大約二千平方公尺(現存規模已不到原來的十分之一),布局整齊,結構嚴謹,1998年被評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李鴻章故居由南向北依次分為大門、前廳、中廳,三進為二層閣樓,後兩進樓下有回廊相通,樓上裝有美人靠回廊相連,俗稱「走馬樓」,因為這棟樓供李氏家眷居住,所以又稱為「小姐樓」。故居復原陳列用大量的珍貴圖片與實物展示了李鴻章叱吒風雲的一生,由這位極具爭議性的人物身上,展現了中國近代史上曲折而悲壯的歷程。

旅遊資訊

包公祠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蕪湖路72號

門票:包公園套票50元人民幣,包括包公墓、包公祠、清風閣、浮莊四個景點

交通:6、11、144、154、226路公共汽車,包公園站

李鴻章故居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淮河中段208號

門票:20元人民幣

開放時間:8:00~18:00

交通:4支、5、14、27、46、117、123、127、130、快速1號線、104、106、701路公共汽車,市府廣場站

#淮河 #香花 #包公 #合肥市 #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