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屆東協峰會日前在泰國舉行,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當日抵達並出席東亞領導人系列會議。
從1991年中國正式與東協建立對話關係迄今,雙方通過合作交流不斷加深互信,最終確立以自由貿易區為重要標誌的經貿一體化大框架,進而開啟區域經濟一體化大進程,既為正在熱議的東亞一體化提供了鮮活的成功範例,更為其提供一個相對成熟並初步成功的示範平台:在社會制度迥異的大國與地區政治經濟共同體之間,通過經貿合作的深化推動人文交流的擴大與政治互信的累積,進而逐步促進軍事安全互信與政治整合,是一條與歐洲一體化進程既有相同更有不同的一體化模式。
中國東協日漸加深的合作對雙方的戰略意義都越來越重要。東協是中國主動、自覺地參與並推動地區一體化進程,在地區和全球層面承擔大國責任,進而貫徹落實和諧世界理念的第一個成功試驗平台,中國則是東協進一步促進自身整合,並參與主導未來東亞整合的重要目標對象和槓桿力量。
惠及19億人口的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即將於明年1月1日正式建成,其政治經濟上的戰略意義無論如何稱讚都不為過。
更為重要的是,曾經是東協成立時刻意制衡與防範對象的中國,竟然在不到20年時間裡和東協率先走出經貿合作的一大步,讓目光一直聚焦於中東和歐洲的美國深感失落,以至於迫不及待地發出重返亞洲的宣言;也讓此前對此不以為意的日本、韓國驚呼失策,紛紛快馬加鞭地投身和東協的合作交流。與中國的率先整合不僅讓東協嘗到經貿合作的甜頭,更讓其切實感受到中國這個巨大槓桿的驚人牽引力。對自身縱橫捭闔能力的肯定與自信,將會促使東協進一步加強自身整合並促進東亞整合,進而推動東亞一體化進程。
隨著自由貿易區的建立,伴隨著在全球經濟金融危機和美、日、韓等國加緊與東協靠攏這兩大新背景,中國與東協合作面臨進一步深化的挑戰與考驗。推動投資和金融合作、促進自貿區實質性進展、協調外部關係均成為雙方的課題。
中國東協自貿區的建立,讓日、韓與東協自貿區也迅速跟進,並將東協與中日韓自貿區提到了重要議事日程。所有這些都充分說明,中國東協合作業已為東亞一體化形成了良好的開端,更建立一個值得各方珍惜並效仿的示範平台。因此,建立東亞共同體、推動東亞一體化,唯有東協才是各方均能接受並依托的交集平台。
(摘錄自《上海商報》2009-10-26,原題為:「中國東協合作是東亞一體化示範平台」)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