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旅外球星陳金鋒在2008年中職年度頒獎典禮時,他感嘆說:「這幾年有人表現進步、有人持平,大家都想讓環境更好,問題卻一直來,而且都是同樣問題,把很多人的努力都抹煞了,問題怎麼都解決不了,一直出來呢?」

旅外球星之嘆,這是對台灣職棒的落差感。在國外,他們吃苦耐勞,勇於追求高乘的棒球技術,與外國球員競爭生存空間,這是留在國內球員相當羨慕的事,也因為旅外球員不用應付「外力」,可以將心思用於追求球技。

回到台灣就不一樣了,旅外球星踏上故土,倍覺親切,生活的種種苦悶與壓力頓時減輕,而且台灣的職棒強度與競爭力不高,如果沒有保持「強烈要求與自己競爭」的態度,很快就會鬆懈下來。

另外,旅外球星回到台灣馬上可以接觸到親朋好友,攀親帶故的各方人馬紛沓而來,應接不暇,定力不夠者,容易遭到有心人士的利用、利誘,愈陷愈深而不可自拔。所以中華隊常把賽前集訓移往國外,目的也是「讓球員專心練球」。

在陳金鋒、黃俊中之後,今年回台的旅外球星有吳偲佑、耿伯軒、曹錦輝、黃志祥、姜建銘與林英傑等人,引起一陣「鮭魚返鄉潮」話題;但是在戰績上,還是陳金鋒比較亮眼,小曹則是炒熱今年的票房,旅外球星確實需要在戰績上再加把勁。

最遺憾的是黃俊中回來台灣適應不良,尚未在職棒場上發光發熱,給學弟象立模範,卻已經自甘墮落,落入賭博集團的成員,危害自已曾經努力過的棒球界,造成曾是他的教練、隊友們痛心疾首,不知如何是好。

旅外球星曾是台灣棒壇對外的驕傲,返回台灣更應該是棒壇後進的榜樣,努力展現所能,才不會枉費一番辛苦出國深造的付出,贏得尊敬。

#努力 #旅外球星 #回到台灣 #職棒 #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