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樂會擔任指揮的大衛.史坦當年隨父親訪中時才十六歲。音樂會的主辦單位北京國際音樂節創辦人余隆的外祖父、作曲家丁善德,正是三十年前史坦造訪上海音樂學院時的接待人。
《從毛澤東到莫札特》中的中國與現在的中國相較,三十年來轉變很大。當年赴美後有八年沒見到父母的王健,如今是上海交響樂團的駐團音樂家。小提琴家徐惟聆過去任職於香港管絃樂團,兩千年成為海歸派,回母校任教。
在紀錄片中,有一個段落是史坦和鋼琴伴奏高魯博(David Golub)在上海音樂廳演出前,發現音樂廳的鋼琴不堪使用,最後在上海廣播電台找到一台合用的。潘淳說,三十年前家裡要買一台鋼琴有多麼不容易,如今大陸卻成了低價鋼琴製造中心,學琴人數最少也有四千萬。過去買樂譜、找資料都難,現在只要網上一訂、Google一查都解決了。
當時史坦到中國,就像是「皇帝」駕到,大陸現在每年更有許多海外名師來此開大師班。潘淳指出,中央音樂學院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名師一來,就把好學生挖走,提供他們優厚的條件赴國外讀書,「我們培育的人才,就這樣不斷的流失。」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