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政治環境而言,立法院不分藍綠,立委都大力反對。至少,前任衛生署長葉金川答應立委,在開放美國牛肉進口之前,要先報請立法院同意。如今分明還沒有報備,就與美國簽署協定,而且開放內容又是帶骨、帶內臟,怎麼可能沒有風波?

坦白說,這次美國牛肉的風波,固然有國內操作不當、解釋不明、行政交接不清等疏失,但事後真正的罪魁禍首卻是老美。大家都問國安會與農委會開放美牛內臟究竟換到什麼利益,但這兩個單位都支吾其辭,難以交代明白。我們雖然不了解真正的交換利益內容,卻不難理解政府相關單位難以啟齒的原因。

以外傳台美之間的TIFA或軍售為例,台灣夾在老共與老美之間,真是好生為難。台灣好不容易把兩岸關係弄穩當了,也與對岸積極洽談ECFA,但最後結果還是有一些變數。台灣固然可以同時與中共及其他國家平行談判FTA,但是現實情況卻是:其他的FTA一定要等ECFA簽定之後才能曝光。萬一台美之間任何默契或協議曝光,進而影響到兩岸ECFA的簽署進度,那對台灣可是不可承受之痛。明乎此,外界就不難理解:就算台美真有什麼TIFA或FTA的共識,卻也不便挑明了講。

在美國牛肉之外,另一則與台美關係有關的新聞,則是美對台軍售的大漲價。報載最近美國要求台灣加裝「防情資洩密軟體」,狠狠敲台灣竹槓達十八億,外加雷達本體及周邊設備十億美元,是吃定了台灣國防對美國的依賴,而獅子大開口,也是在發台灣的國難財。台灣的財政情況惡劣,整個國家預算也不過一兆數千億,單單國防預算就有三千多億,其中又有一大塊是軍購支出。在這樣的壓力環境下逼台灣政府埋單大筆軍購預算,這不是敲詐是什麼呢?

台灣艱困處境,其實老美是很清楚的。美國為自己國家利益打算,我們當然理解。但美國若是看準了台灣的困難,而趁機向台灣壓迫出口其國內根本沒有行情的牛內臟與牛骨或是大漲武器售價,那就是趁台灣的「國難」發財,非常要不得。台灣在ECFA之外究竟能與多少國家建立經貿互惠關係,一則看老共,二則看老美。在陳水扁總統時代,兩岸不僅斷線,中美之間也極為緊張;台、中、美之間的三角關係幾乎已經質變為台美之間的雙向關係。馬英九總統上任之後努力想重建兩岸之間的連線,一方面固然對台灣的國際空間有利,另一方面也有助於太平洋西岸的穩定,間接也有利於美國。

換個角度來看,美國希望中台之間簽署ECFA,但也不希望兩岸關係太緊密,進而疏遠了台美關係;那樣的發展又會使台、中、美之間產生另一種不平衡。美國如果因為牛肉與軍購事件與台灣人民產生距離,那麼就逼得兩岸走得更近,這難道符合美國的利益?

整體而言,我們要呼籲美國看清楚台、中、美之間的大環境與大形勢,而不要趁機在台灣的困難處境之中發我們的國難財。美國總統歐巴馬剛剛才獲頒諾貝爾和平獎,總該有點大國大總統的受獎高度。逼台灣馬政府與執政黨的談判代表在年底縣市長選舉前一個多月簽下牛雜牛腦的「馬關」條約,絕對是短多長空的笨策略。利用台灣的艱困處境拚命將國防武器漲價,也絕對不是長期外交的妥善做法。逼台灣簽城下之盟,激起民間一股反美的非官方運動,更是缺乏戰略視野與思惟。難道,在美國總統領諾貝爾和平獎之際,美國的行政部門卻努力在製造台、中、美之間的摩擦?難道,發台灣的國難財竟是歐巴馬手下官員推動和平的策略之一?

#美國 #台美 #兩岸 #利益 #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