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煤礦年底前收歸國有

年底前,山西所有民營煤礦都將被收歸國有,大陸政府為此投入三千億的收購金,這也是擴大內需方案促成的最大規模「國進民退」的產業案例。

除了煤礦外,鋼鐵廠的整併則是另一個國民化的重頭戲。

最知名的案例是,九月分,山東鋼鐵集團與日照鋼鐵簽訂資產重組與合作協議,民營日照鋼鐵由此成為國有山東鋼鐵旗下一個子公司,山東鋼鐵大重組完成「國進民退」。

根據2008年的統計,兼併日照鋼鐵後,山東鋼鐵的產量將超過2931萬噸,僅排在上海寶鋼和河北鋼鐵之後;而在剛剛公佈的中國企業500強的鋼鐵企業中,重組後的山東鋼鐵集團營業收入,則是超過河北鋼鐵,躍居大陸第二大。

山東鋼鐵併日照令人難解

這起併購案最讓人不理解的是,併購方的山東鋼鐵今年上半年共虧損13.62億元,而民營的日照鋼鐵憑藉臨港優勢卻實現淨利潤約18億元。

因此,對於山東鋼鐵的重組,山東大學經濟研究院院長黃少安認為,只要是市場主體自願選擇的重組,無可非議;但如果是政府超越市場進行干預,則不太合適。

不過,大陸政府重整合併大陸鋼廠也有他的苦衷,因為,2008年,大陸10大鋼鐵企業集團粗鋼產量占全大陸產鋼總量的42.5%,較上年僅提高5.71%,而據工業和資訊化部最新發佈的《2009年中國工業經濟運行夏季報告》顯示,目前鋼鐵行業產能過剩超過1億噸,而今年以來,新開工項目同比增長20%左右。

虧損的國航四出吞併

出現數百億虧損的大陸國營航空公司併購民營公司,則是另一個不可思議的「國進民退」趨勢。

由於民航市場需求疲軟,在巨大經營壓力下,民營航空只有被財力雄厚的國營同行併購的一條路可走。之前,國有的東方航空獲得政府70億元注資,南方航空獲得30億元,海南航空也獲得了海南省地方政府的資金支持。相比國營航空公司獲得的大規模注資,民營航空公司似乎沒有希望得到類似援助,巨大經營壓力下,主動退卻似乎成為一種理性選擇。

「民營航空生存為先,之後才是發展,尋找國有資本加入可能也是奧凱最終的出路」,民營奧凱航空黨委書記劉捷音說。

在劉捷音看來,大陸民航業出現諸多「國進民退」事件不能簡單歸結為資金不足,其背後隱藏的是複雜的體制桎梏。

30家房企擬上市以抗國企

第四個「國進民退」的產業則是地產業,之前,各地陸續出現的「地王」,背後幾乎都是中央直屬企業炒作的結果。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至少有30家房企正在進行A股或H股的上市計畫,如果這批房企IPO成功,募集資金總規模將超過1000億元。

大陸知名經濟學家趙曉對此有獨到的分析,他指出,更深層次的原因則是由競爭壓力逼迫的結果,目前地價高漲,地王頻出,國企咄咄逼人,國進民退的現象日益嚴重,民營房企上市也是為了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持。

#日照鋼鐵 #山東鋼鐵 #大陸 #獲得 #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