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意指「學生所在地」,主要用意是照顧到隸屬於省級的大專院校,一方面也是補充「國家助學貸款」的不足。
大陸教育部施行「國家助學貸款」幾年後發現,銀行通常比較願意貸款給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或是隸屬於教育部的國家級重點「一本」大學;而內陸偏遠地區、隸屬於省級以下的「二本」大專院校比較不容易獲得銀行貸款。換言之,助學貸款幫到的,反而是較為富裕的省份。
「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則是由各地縣級教育局統籌,由當地銀行籌資並提供貸款。這樣做的好處有三:第一,當地銀行可以花較少的成本調查學生家庭狀況,因此比較願意承擔貸款;第二,學生可以在入學前取得貸款;第三,銀行和縣級政府都更容易追蹤還款,比原有國家助學貸款更加靈活。
「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每人每年可申請款項也是6000元;學生在校期間的利息也是由財政全額貼息,畢業後由學生自負。不過與國家助學貸款不同的是,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的風險補償金(也是貸款金額的15%),由中央和地方財政共同負擔,學校不須負擔;此外貸款期限可達14年,比國家助學貸款更優惠。
此外國家助學貸款是由各大學負責初審,「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則是由各地縣級教育局另行成立一專責單位「學生資助管理中心」,負責認定學生家庭經濟狀況(即初審)、向銀行申請貸款、催還貸款等。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