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大陸東部主要沿海省市之一的山東,在大陸各省市GDP排名中已經位列第二。但是,經濟強省還沒有告別「闖關東」的時代,仍持續演出現代版的「闖關東」續集。
在大陸素有「國考」之稱的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已在10月24日凌晨結束,計畫招收人數一萬左右,但通過報名資格審查的人數就有140萬。
陸報考公務員 山東人最多
新浪網作為報名網點之一,進行了隨機調查。在參與此次調查的2萬9876人中,山東人超出其他省市,所占比重最大。「就業壓力大」成為考公務員的最大原因。這也就意味著,有數量很大的山東人,以國考的方式來「闖關東」。
當然,僅僅就國家公務員考試,不足以說明山東人的「走出去」現象。現代版的「闖關東」不僅僅是剛剛結束報名的國考。「高考移民考生」、「藝術考生」、高考(台灣的大學入學考)考生、考研究所的考生等等,每年都以龐大的數量,朝大陸其他省市進軍。
歷年來,山東省的大學入學考錄取分數線,相較於其他省市來說,都是雄居首位。很多考生為了擺脫慘烈的分數競爭,趕在高考之前移民到其他省份,俗稱「高考移民」。 但是,如果錄取大學之後,這個身份被查出來就會被取消入學資格。儘管這樣,山東考生仍是高考移民的主力軍。
跨省就讀 錄取分數超高
以今年來講,山東大學(山東省最好的大學)屬於國家「211工程」院校和「985工程」院校,在本省的理科重點分數線為586分(總分為750分),而北京的學生要進山東大學分數線為501分,分數差距接近100分。反之,山東的考生要考到其他省市則是更難,他們的分數要高出當地分數線很多,才有可能被錄取。以今年為例,清華大學在北京的錄取分數線為646分,而對於山東的考生,分數線則是686分,接近於總分。
山東大軍闖關東的另一奇特景象,便是每一年的藝考(類似台灣大學聯招的術科考試,考試科目一般為美術、音樂)。山東的藝術考生之多居大陸之最,一直都有俗語戲稱「全國藝考看山東」。大陸每年的2月到3月,各省市的藝術院校,都會在這段時間內,進行招生考試。由於每個藝術考生可以報考多所學校,所以,考生大都在各省之間奔走趕考。對於高中畢業生來講,如果藝術科目考得好,就算聯考分數低於普通學生二、三百分,都可以進很好的大學。
2007、2008年,山東參加聯考的考生人數為77萬、78萬。這兩年,山東省的藝考生人數分別為16.9萬、16.1萬。而在北京,這兩年參加聯考的人數也才只有10.9萬和10.3萬。高考的激烈競爭,致使很多山東考生紛紛棄筆從藝,加入全國「流竄考試」的大軍。
山東升學難 四個才上一個
山東人口多,每年高考的考生人數列大陸各省市前三名,但是錄取率卻相當低。從大陸教育部網站的資料來看,以2008年為例,山東省的本科(大學部)錄取率為26.5%,而2007年是25.4%,每四個山東考生只有一個能跨入大學的門檻。而2007年和2008年,北京市的本科錄取率則分別為44.3%、43.1%,基本上是大約每兩個人會錄取一個。
正因為這樣,山東考生填報志願時大多選擇其他省市的大學,以避免「千軍萬馬同擠獨木橋」的局面。但是,報考外省的大學,分數要比當地人高出許多,才有機會被錄取。
山東 經濟強省教育弱省
山東的好大學非常少,叫得出名字的只有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等寥寥幾所。
因此,大多數學生,都進了二流三流的大學。而考研究生,是他們對自己學歷「重新洗牌」的好機會。所以,很多山東籍大學生畢業後,義無反顧地加入新一輪的考研究所「闖關東」隊伍。山東人勤奮勇敢地往外闖,蔚為壯觀,緣何如今的經濟強省,成了教育弱省?
首先,這與大陸教育部、山東省政府對教育的投入有關。山東的大學少,這是不爭的事實。就整個山東省來講,屬於國家「211工程」大學(重點大學)的就三所: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而北京有23所。山東的本科(四年制)大學也不多,而且學校基本上沒有什麼名氣。
升學不公 高考制度導致
其次,大陸高考制度的弊端,也是原因。由於各省分配的錄取人數不一樣,因此各省錄取比例的高低也就不一樣。2003年之前,大陸各省高考都用同樣的卷子,這種不平等表現得尤為明顯:在北京、上海500分左右就可以上大學,但是在山東,連上專科都很難。分配名額較多的省,錄取分數自然較低。後來,大陸各省分別出考題使高考名額分配的不公平,表面上得以掩蓋。
大陸戶籍制度,也是令山東考生無可奈何,高分也上不了好大學的原因。本省人不得在外省參加高考,否則就是「高考移民」,一經查證,就取消高考入學資格。這個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像海南、西藏等邊緣地區、經濟落後地區的升學名額不受侵犯。但是,對於報考人數多、大學少的山東來講,則成了莘莘學子苦不堪言的羈絆。
對山東學生來講,雖然情況如此艱難,但是,只要有考試,就會有重新洗牌的機會。所以,他們不放過任何一個可以翻身的機會,以致出現了現代版的「闖關東」!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