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台海新聞攝影大賽由《廈門日報》社和鼓浪嶼管委會主辦,台灣新聞攝影研究會和中華攝影藝術交流學會協辦,《台海》雜誌社承辦。活動期間,兩岸攝影師白天舉相機行拍鼓浪嶼,晚上聚一堂共話兩岸新聞攝影發展,大陸《深圳商報》攝影部主任記者、荷賽(指世界新聞攝影大賽,World Press Photo)得主余海波表示:「在我印象中,至少五年內,像這樣有非常好的交流效果的攝影活動,還是第一次。」
兩岸知名攝影家悉數到場
在此次活動中,兩岸最知名的攝影家悉數到場。大陸方面,受邀攝影家分別來自新華社、《人民日報》、《工人日報》、《新京報》、《青年時報》、《深圳商報》等大陸知名媒體,而且多為該媒體的攝影部主任。其中《深圳商報》的余海波和《新快報》的李潔軍都曾在荷賽上獲得獎項。而《人民日報》記者蔣鐸更是中國新聞攝影學會的創始人之一,他在文革中拍攝的毛澤東曾被製成8分錢的郵票,發行無數。
台灣方面,在《中國時報》攝影中心主任黃子明的召集下,林國彰、林錫銘、蔡明德、楊永智等10多位台灣頂尖攝影好手也來到廈門共襄盛舉。林國彰更是中國人中奪得荷賽首金的知名攝影家。
鼓浪嶼「封閉」拍攝交作業
鼓浪嶼是聞名世界的音樂之島,也有「萬國建築博覽館」的美譽。在此次活動中,兩岸攝影師面臨的第一項任務便是用相機為鼓浪嶼寫情書。
在10月20日至21日的兩天時間裡,兩岸攝影師被「封閉」在鼓浪嶼上不得外出。日昇日落,市井街巷,居民遊客,海灘山巖……兩岸攝影師舉相機搜尋獵物,從各個角度完成了自己的作業。台灣首位荷賽金獎得主林國彰以精準到「強悍」的構圖與光影讓台賽組委會看到了與大陸不一樣的視覺表達,其中有一兩幅作品的構圖與其荷賽得獎作品《中式速食》有同源之妙。而大陸新聞攝影公認的德高望重的老前輩蔣鐸則將鏡頭對準了鼓浪嶼上的老人,「為什麼要拍老人?因為鼓浪嶼是宜居之地,我發現有不少長壽老人都住在這島上。他們的生活狀態吸引了我。」蔣鐸告訴記者。
據悉,主辦方有意將此次兩岸攝影師拍攝鼓浪嶼的作品付梓印刷。
廈金兩門互拍聚焦新海西
金門縣長李炷烽表示:「我們總是說『海西』,其實金門是屬於海西經濟區的。金門的發展也必須依靠廈門和海西。」廈門與金門曾經是兩岸軍事對峙的最前沿,最接近的地方只相隔1800米的海面。
22日上午開始,兩岸攝影師開始兵分兩路,開始了大陸攝影師拍金門、台灣攝影師拍廈門的「兩門互拍」。「留守」廈門的攝影師先後赴翔安大嶝的呂塘戲校、戰地觀光園等地拍攝。呂塘戲校的孩子們給來自兩岸的攝影師演繹了集聚閩南特色與傳統戲曲特點的一場場精彩表演,當劇團獨創的「執杖木偶表演──梁祝化蝶」開演時,空氣中喀嚓喀嚓的快門聲響成一片,台灣攝影師們以自己的行動表達了對閩南傳統藝術的褒揚。
接下來,攝影師走過呂塘、大嶝的閩南鄉厝間,將閩南厚樸的古厝建築、平和幸福的面孔一一收入鏡頭。與台灣相近的景象使得台灣攝影師們驚歎連連。
在大嶝島的戰地觀光園中,曾經用來防空的高射機槍如今已經成為中學生秋遊時的玩具。其中面對金門的曾經用於「心戰」的世界最大喇叭更為少見,台灣攝影師的快門聲在低沉的對台宣傳廣播聲中響個不停。台灣人曾經是被「宣傳」的物件,如今卻以旅遊的方式與大喇叭面對面,並舉起了相機。其間的時光流轉,多少令人慨歎。
在從小嶝返回大嶝的渡船上,台灣攝影家、曾經的國民黨老兵鍾永和告訴記者,有了兩岸同胞這種千絲萬縷的聯繫,台海不會再戰。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